编者按:遏制高价彩礼、严惩网络暴力、人民法院案例库正式上线……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最高法工作报告中许多关系到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合法权益的举措受到广泛关注。对此,央广网策划推出《央广时评·看见正义》系列评论,与您一起读懂法治中国建设“成绩单”。

未成年人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关系着亿万家庭的幸福安宁。依法惩治侵害未成年人权益犯罪,是人民法院肩负的重要职责,对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维护家庭和谐与社会稳定,意义重大。今年的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人民法院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多措并举,推动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工作特别是刑事司法保护工作开展,成效显著。

该重判的坚决依法重判,绝不手软。报告显示,2023年,人民法院依法从严惩处各类侵害未成年人犯罪,审结案件4.1万件6.1万人,同比增长28.5%。我们看到,人民法院始终坚持贯彻特殊、优先保护未成年人的政策精神,对严重侵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对挑战法律和社会伦理底线的各种罪行,该重判的坚决依法重判,绝不手软。对共同预谋以制造意外高坠方式杀害两名幼童的张波、叶诚尘,假借恋爱性侵多名幼女的倪笃群,线上“隔空猥亵”线下威逼强奸的王小山、孙保昌,以及利用教师身份强奸、猥亵多名女学生的龙佩柱,均依法判处死刑。一个个案例,彰显着人民法院对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一以贯之的“零容忍”态度,给心怀不轨者敲响警钟。

划出“红线”、明确“底线”。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牵头制定“两高”《关于办理强奸、猥亵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并会同出台“两高两部”《关于办理性侵害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意见》,重申坚持“严”字当头、从严惩处的司法理念,对相关从重、加重处罚情节作了进一步明确和细化。明确对强奸未成年人的成年被告人一般不适用缓刑,明确对胁迫未成年人进行网络裸聊者以猥亵儿童罪或强制猥亵罪定罪处罚。这些规定的出台,为保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进一步划出“红线”、明确“底线”。

引领全社会提升预防保护意识。人民法院在审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结合案件开展社会调查、社会观护、司法救助、回访帮教等延伸工作。报告显示,2023年3.7万名法官担任法治副校长,走进课堂播撒法治种子。人民法院依托审判资源,有针对性地提出司法建议,堵塞未成年人保护漏洞,发布涉未成年人权益保护典型案例,宣传儿童维权理念,引领家庭、学校、社会提升预防保护意识。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离不开司法的保驾护航。坚持严惩与严防双管齐下,坚持主动与联动齐头并进,严惩违法犯罪,捍卫公平正义,人民法院的脚步一刻也不曾停下。(央广网特约评论员 罗小米)

编辑:陈雅琪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