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1日消息(记者邢斯嘉)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十四五”期间,中国金融体系在服务实体经济中彰显韧性与活力,为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注入强力金融动能。
截至2025年6月末,我国银行业总资产近470万亿元,位居世界第一。股票、债券市场规模位居世界第二;外汇储备规模连续20年位居世界第一。数字的背后,远不止于体量的增长。金融“活水”更加注重精准滴灌,持续激发中国经济活力。
“十四五”期间,高新技术企业贷款、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年均增速均超过20%,科研技术贷款年均增速高达27.2%。一家医疗设备研发企业创始人张向军去年底曾因资金缺口导致生产线遇阻。
张向军:我们没有能力技术产品化、商品化的时候,是非常焦急的。
中信银行北京分行瑞城中心支行副行长杨帆:认可企业自研的ECMO(体外膜肺氧合)产品耗材膜丝未来有望实现逐步的国产化替代,所以最终是以信用贷的方式落地,突破了传统授信重抵押、重担保的逻辑框架,审批的流程效率提高了2到3倍。
上海财经大学校长刘元春表示,“十四五”期间,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双增,助力科技创新跑出“加速度”。
刘元春:产业链、科创链、金融链、人才链融合,为我们整个基础研发、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基础。
编辑:吴海波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