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3日消息(记者 阮修星)9月9日傍晚至夜间,北京遭遇强雷暴云团袭击,次日全市多家医院呼吸科接诊因雷暴哮喘就诊的患者数量明显攀升。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苏楠介绍,此次雷暴天气后,医院接诊的突发胸闷、喘憋患者较前几日增加,患者群体以青少年和青壮年为主,多数具有过敏性鼻炎病史,且既往未接受规范治疗。

苏楠介绍,雷暴哮喘的发病机制与雷暴天气中花粉颗粒破裂形成的亚花粉颗粒直接相关。这些细小颗粒可深入下呼吸道,诱发急性哮喘。本次接诊患者中,多数患者既往存在秋季过敏性鼻炎症状(如流涕、喷嚏、眼痒),但未进行系统治疗,季节过后症状自行缓解。雷暴当天,患者即出现胸闷、呼吸不畅,部分患者夜间症状加重需急诊救治。值得注意的是,既往确诊哮喘的患者在雷暴天气下症状也会明显加重。

针对患者群体特征,苏楠提醒,过敏性鼻炎患者本就是哮喘高风险人群,若未规范治疗,雷暴天气极易诱发严重哮喘。症状较轻的患者经规范吸入激素联合速效支气管舒张剂治疗后,1至2周可缓解症状,但仍需持续治疗2至3个月以平稳度过秋季雷雨多发季。

为应对喘憋症状患者的突然增加,中日友好医院已启动应急预案。医院急诊和呼吸病门诊增派值班医师,配备充足哮喘急救药物、雾化吸入器及吸氧设备,确保患者及时获得救治。

“已患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应坚持治疗,既提高生活质量,又降低气道敏感性,延缓哮喘发生。”苏楠提醒,雷暴天气期间患者应减少外出,尽量佩戴口罩、关闭门窗。建议备好沙丁胺醇气雾剂、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等急救药物。对于无过敏史但出现哮喘症状的人群,需及时就医完善过敏原及哮喘检查,明确诊断后规范治疗,并随身携带急救药物。

在预防措施上,除常规的关闭门窗、佩戴口罩外,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及脱敏治疗。明确过敏原的患者可接受3年疗程的脱敏治疗或抗IgE单抗治疗,有效减轻症状严重程度,延缓鼻炎向哮喘进展。研究显示,规范吸入激素治疗哮喘、鼻喷激素治疗过敏性鼻炎,可显著减少雷暴引起的哮喘急性加重及住院风险。

苏楠提醒,既往有哮喘病史、吸入激素依从性差及雷暴时在户外活动的人群,急诊住院或死亡风险更高。公众需提高警惕,做好科学防护,一旦出现症状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救治。

编辑:庞婷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