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8月11日消息(记者邢斯嘉 崔刚 吴琼)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资金短缺是科技企业初创期普遍面临的难题。全国首家以“硬科技”命名的专业支行,锚定初创期、成长期的中小微科技企业,三年来贷款“贷”出了多个响当当的领域前沿。中国之声特别策划《中国改革现场》本期推出《这家银行名叫“硬科技”》。

 

在陕西省汉中市汉核同位素药品研发生产基地厂房内,田海滨这位研发医用放射性同位素的科学家,自企业2019年创立,终于获得了银行9000万元贷款支持。这笔钱意味着,他将可以进行多种医用同位素国产化生产,为国内同位素药品生产厂家解决重要放射性原料“卡脖子”问题。

田海滨:传统银行我的设备抵押叫“非通用设备”,审批的时候“风控”过不去。但是浦发科技是看我们的未来,抵押物评估之后,大概能占到它整个投资额的将近一半多;从商业化的几款合作、意向订单、产能、明年达产之后市场的格局情况,足够支撑还款能力。

技术上特殊性导致估值困难、前沿领域产业链尚未成熟、缺乏同类交易参考案例……这些银行融资时的“艰难险阻”折射着当前不少科技企业面临的典型困境。对此,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硬科技支行行长张明团队在实践新的解法。

张明:我们尽调了几个月的时间,我们认为应该去很好地支持科技能力、产业能力有重大价值、重大作用的、现在看起来比较弱小的企业,真正把它们扶持起来。

张明告诉记者,专业专营机制是生存之本,更是破解“看不懂科技企业”痛点的钥匙。他向记者展示了银行日常使用的“科技雷达”评价系统界面,借助工具革新、动态授信。

张明:输入企业的名称,就可以对企业的科技的创新力,包括它的履约能力、偿债能力做一个综合化的评估。分析它的专利数量,高价值专利的占比,包括它的行业赛道优势等,和我们传统的银行有了很大的变化。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金融研究院副院长刘晓春:必须让银行有机会有收益能够覆盖支持硬科技的风险。进行制度创新,形成一个中国特色的支持硬科技的信贷投资方式。

编辑:高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