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公安工作现代化的意见》的要求,高标准做好知识产权保护工作,高质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公安部日前印发实施《关于依法打击知识产权犯罪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简称《意见》)。
《意见》明确:
要向保护科技创新精准发力,深入开展防范打击商业秘密犯罪“安芯”专项工作,依法严厉打击侵犯商业秘密犯罪,助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
要向推动产业发展精准发力,依法严厉打击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消费品领域侵权假冒犯罪,助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要向促进文化繁荣精准发力,依法严厉打击各类侵权盗版犯罪,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发展。
要向守护民生安全精准发力,依法严厉打击食品药品领域多发性犯罪,消防器材、建筑材料、电气设备等领域危害生产生活安全的假冒伪劣犯罪,涉种子、化肥等套牌侵权犯罪,以及制售假烟犯罪,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意见》提出,要完善打击模式,对知识产权犯罪实施精准打击、深度打击、规模打击、联动打击,提升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打击质效。要推行主动警务、预防警务,建立健全常态化警企联系服务机制,强化法治服务精准供给。要依托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等机制,加强部门协作配合,推动源头治理、综合治理。要围绕“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世界知识产权日”等重要节点,集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将企业群众的关心关注转化为发现问题、推动工作的源头活水。要发挥双多边机制作用,深化国际执法合作,推动完善涉外知识产权法治体系,强化涉外知识产权保护。
《意见》强调,要加强法制建设,实现打击知识产权犯罪工作与科技、产业和经贸等战略部署、重大任务政策协同、目标协同。要严格执行接报案与立案、跨省涉企案件管辖、强制措施适用、涉案财物查封扣押冻结、异地办案协作等规定,提升专业化、规范化执法水平。要深入开展涉企执法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加强办案质效评估和执法质量监督。要会同有关部门完善鉴定检验工作制度,建立跨部门专家共享制度,带动提升侦查办案能力水平。
《意见》要求,要全面构建职能科学、事权清晰、指挥顺畅、运行高效的知识产权犯罪侦查机构职能体系,做专做强专业力量。要常态化开展培训练兵,建好用好专家人才队伍,提升专业能力。要依托新型警务运行模式,构建高效协同的工作格局,深化全方位、各领域、多层次警务协作。要推进大数据智能化建设应用,加快提升知识产权保护工作智能化数据化水平。
5起典型案例公布
一、打击侵犯软件著作权犯罪
2025年2月,山东省枣庄市公安机关根据工作发现线索,破获一起侵犯软件著作权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6名,打掉销售窝点5处,查获盗版工程软件加密锁2000余把,有效保护和激发企业创新创造活力。
二、打击侵犯商业秘密犯罪
2023年6月,浙江省宁波市公安机关根据工作发现线索,破获一起为境外非法提供商业秘密案,抓获涉案犯罪嫌疑人12名,及时截获我国新能源企业技术秘密资料26份,有力维护了企业技术安全。
三、打击家电消费领域侵犯知识产权犯罪
2024年9月,安徽省宿州市公安机关根据群众举报线索,破获一起制售假冒品牌家用电器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3名,打掉犯罪团伙3个,捣毁窝点8个,关闭涉嫌售假网店26家,查获假冒品牌冰箱2000余台,有力维护了消费者和企业合法权益。
四、打击制售假冒品牌玩具犯罪
2025年3月,北京市朝阳区公安机关根据工作发现线索,破获一起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非法制售假冒品牌玩具案,抓获犯罪嫌疑人48名,打掉犯罪团伙6个,现场查获假冒品牌玩具50余万件,切实维护了儿童玩具行业健康发展。
五、打击制售假冒食品犯罪
2024年8月,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公安机关根据主动研判发现线索,破获一起制售假冒品牌肉肠案,抓获犯罪嫌疑人11名,捣毁制假售假窝点5个,关停售假网店4个,现场查获肉肠2200斤,有力保障了群众食品安全和企业合法权益。
(总台央视记者 陈昱)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