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12日消息(记者丁飞 陶鹏飞)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在法国巴黎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7届世界遗产大会11日通过决议,将“西夏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世界遗产总数达60项,居世界前列。

 

西夏陵是我国西北地区11至13世纪由党项族建立的西夏王朝的陵墓遗址群,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坐落于具有重要自然地理分界作用的贺兰山山脉南段东麓,分布范围近40平方公里。包含9座帝陵、271处陪葬墓、5.03公顷北端建筑遗址、32处防洪工程遗址,与峰峦叠嶂的贺兰山势共同形成了雄伟壮丽的陵区景观。西夏陵是西夏留存至今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完整的考古遗存,直接为中国历史上延续近200年的西夏王朝及其君主世系提供不可替代的见证作用,实证了西夏王朝在丝绸之路上的中继枢纽地位。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建筑历史研究所名誉所长、西夏陵申遗咨询团队负责人陈同滨:这次申遗是对西夏的一次重新认识,我们通过对考古材料和建筑历史的分析,以及从各方面展开对比分析,归纳出了它的特点。

西夏陵在选址方位、空间布局、陵寝制度、陵墓建筑、营造技术、丧葬习俗等方面所体现的特征,全面承袭唐宋帝陵陵寝制度和传统木构建筑体系,吸收党项、吐蕃、回鹘、契丹、女真等多元族群文化传统,充分展现了这一时期蒙古高原与青藏高原之间,以宁夏平原为中心,基于不同民族、不同生业、不同文化相互交流而产生的文化融汇与创新特征。陈同滨说,西夏陵真实、完整地保存至今,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过程提供了重要见证。

陈同滨:西夏文化,它在民族的多元文化交流、交往和交融中具有突出的典范作用。在这种“三交”过程中,中华民族获得了一种延续性、开放性、兼容性的发展特征,这对见证中华民族的特征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编辑:顾涵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