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6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今年以来的最强高温过程正在影响我国。各地通过增设纳凉点、提供休息站、科技降温等方式,积极应对高温“烤”验,保障群众生产生活。

 

湖北昨天(5日)下午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武汉市气温逼近40摄氏度。正午时分,外卖员于泽峰和同事们来到附近的工会驿站休息。

于泽峰:喝了酸梅汤,吃了西瓜,感觉就凉下来了。我们每回跑完单来站里休息一下,就能缓过来。

面对高温,湖北5035家工会驿站及时开启清凉模式,为户外劳动者提供避暑歇脚点。各地还积极拓展“送清凉”关爱服务,在十堰市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工会驿站,工作人员为户外劳动者们送上包含藿香正气水、清凉油等物资的夏日清凉礼包。

十堰市环境卫生管理服务中心负责人付建国:我们调整一线环卫工人作业时间,避开午间高温,提供应急避暑服务。

在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一处工地现场,科技降温设施随处可见:每栋在建大楼外架布满喷淋系统,雾炮机在高温作业区域循环作业,共同织就降温防护网。

项目安全总监邵文:外架上每隔3米距离都设置了一个喷淋喷头,水压喷射距离保持在4米至5米,让现场不间断地下着“毛毛雨”,在高温时段保证现场整体快速降温3℃-5℃。

工地每栋建筑单体还配备装有防暑应急药品的专用急救盒,保障工友突发不适时能第一时间得到处置。

项目建筑工人明永锋:我们尽量避开高温时段,项目部降温措施都比较到位,让我们在现场作业时干得也比较放心。

高温天气也给夏季田管带来考验。在河北沧州任丘市北汉乡后桐梨村,智能喷灌设备凭借传感器实时监测气温和土壤墒情,自动调整灌溉策略。在满足作物生长需求的同时,最大限度节约水资源。

种植大户赵江平:我们采用的这种微型喷灌方式,模仿自然雨水,有利于籽种发芽率更高,也大大节省我们的人力。

在沧州市肃宁县一家智能育苗工厂,负责人张莎莎通过手机一键启动,卷帘、风机等设备便自动调节温湿度,为农作物撑起“清凉伞”。

张莎莎:可以通过物联网小程序在手机上操作,我们远程操控这些设备,及时给秧苗降温、调节湿度,既减轻了我们的工作负担,也让种苗培育工作更加精准高效。

编辑:高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