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一体推动“审学研”“评推树”“学争做”三大品牌集成作用,近日,辽宁省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组织开展“鞍法说”实务讲坛系列活动,旨在构建两级法院内部常态化、高质量的知识分享与经验交流机制,形成有价值的审判执行经验总结和内部学习资料,为干警们“蓄能加热”,推动全市法院各项工作“提速升温”。
10月24日下午,该院民一庭副庭长闫相夷作为“主讲导师”,围绕执行异议案件“是什么”、最高院司法解释“怎么说”、实物难点“如何解”,对比关联法条、以案释法梳理审判思路,明确执行异议之诉案件中的“主心骨”,寻求法律适用“最优解”。

活动现场(鞍山中院供图)
“判决确认权属还是参照公报案例判决办理登记过户?”“烂尾楼无法过户的问题在执行程序中如何解决?”“审判与执行程序如何有效衔接?”……审判实践中困惑偶发,执行异议之诉案件的多发、疑难和复杂特征给审判质效提升带来挑战,今年最高人民法院颁布《关于审理执行异议之诉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法释〔2025〕10 号),为打通这一司法解释的理解至应用全链路,闫相夷结合自身工作和学习经验支招,抽丝剥茧分析23条司法解释,传递了精准的法律适用逻辑,真正把自己的学习心得转化为两级法院干警的“引路灯”。“对这一司法解释的分析直指办案难点,连裁判文书书写规范都手把手地传授给大家!”干警们分享心得,纷纷表示此次分享厘清了裁判思路、化解了实践困惑。

活动现场(鞍山中院供图)
分享交流之后,鞍山中院党组书记、代院长赵林进行点评总结,“我们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锻炼如何表达自己、用语言表达分享感受是很重要的,在座的每一位,我们都应该学会与同事、与朋友、与工作进行沟通。” 赵林强调“鞍法说”系列活动的开展,旨在为干警提供表达自己、分享经验、学会沟通的平台,审判质量的提升离不开每一位司法工作者的专业坚守与实践创新,“希望不局限于法院的干警,更多领域更多方向的分享者都可以来此‘做客’,参与沟通和讲述。” 与此同时,也期待大家齐心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办案时效,把交流共识转化为工作动力,抓住核心、把握规律、积累经验,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持续锤炼,不断强化理论思维、提升思辨能力。

鞍山中院党组书记、代院长赵林进行点评总结(鞍山中院供图)
下一步,鞍山中院将建立跨部门案例培育联动链,实现更快更优转化优秀成果,以“鞍法说”实务论坛为切口,搭建覆盖审判业务与综合保障全领域、贯穿专业能力与思想素养多层次的交流平台,打造具有鞍山法院特色的 “全员参与、全面提升、形式灵活、方法多样” 的学习品牌。
本期“鞍法说”采用现场会与视频会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市法院党组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郭畅主持会议,鞍山两级法院线上线下共计300余人参加。(来源: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
 长按二维码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