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抚顺10月22日消息(记者李子平)当高铁将“雷锋城”抚顺与世界快速连接,是怎样的一幅景象?10月21日,由辽宁省委网信办、吉林省委网信办联合开展的“最美铁路·沈白高铁”网上重大主题宣传活动走进抚顺,看看这座老工业基地的新鲜与热辣。

新中国的第一吨铝、第一吨镁、第一吨硅、第一吨特种钢、第一台机械式挖掘机等均产于抚顺。现在,更多的第一还在源源不断地在抚顺诞生。

抚顺是中国最大的特殊钢生产基地。在抚顺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智造中心,记者看到,数字化系统实时汇聚3万余项生产数据,通过100余平方米智慧大屏实现全流程远程操控,推动企业由“制造”迈向“智造”。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前身为1958年建立的抚顺新抚钢,现已形成年产400万吨钢的规模,截至2024年累计利润达92.8亿元。

抚顺新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智造中心(央广网发 辽宁省委网信办供图)

“高铁开通后,我们和白山市企业家协会已经对接好了,即将去考察交流。”在辽宁鸿邦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张鸿帅告诉记者,高铁的开通让他非常振奋,对于企业的产品和市场拓展他更有信心了。而在他身后的流水线上,一卷卷纤维正在不断生产出来。

鸿邦装备成立于2018年,是国内唯一具备PTFE纤维、玻璃纤维制造、基布纺织至滤袋加工全产业链的企业,年产能达针刺毡过滤布2000万平方米、环保袋配件600万套,2024年实现产值3127万元。

辽宁鸿邦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滤袋车间正在生产中(央广网记者 李子平 摄)

在抚顺煤矿博物馆,站在观景台上极目远眺西露天矿,只见这座亚洲最大的人工矿坑各类植物层叠错落,虽是初冬,但仍然鸟雀出没,颇具生机。巨大的煤坑经过多年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如今,已经是“绿水青山”“生态绿洲”。

目前,抚顺煤矿博物馆共分露天矿大型设备陈列广场、文化休闲广场、大型毛泽东纪念铜像、西露天矿矿坑和煤矿博物馆等多个景点。在“乌金墨玉”和“煤海之珠”两大展厅里,游客能够观看到弥足珍贵的煤精雕刻品和琥珀精品。

抚顺西露天矿鸟瞰(央广网发 辽宁省委网信办供图)

随着沈白高铁的建成通车,抚顺作为沿线重要节点城市,正凭借高铁带来的交通红利,加速融入区域协同发展格局,为工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昔日的“共和国工业重镇”,正以“智造”为笔,在新时代的振兴蓝图上书写崭新篇章。

编辑:庄滨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