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沈阳10月14日消息(记者李子平)辽宁计划建设6座大中型水库,其中永平水库、生金水库两座大型水库设计库容分别达1.94亿立方米和1.24亿立方米,总投资116.64亿元。

10月13日,东北地区首届大型水利专业展会——2025东北(沈阳)水博览会暨水利创新发展交流会在沈阳国际展览中心开幕。会上,辽宁省水利厅推介了谋划的水利建设项目。

“十四五”以来,辽宁省水利投资创历史新高,预计到“十四五”期末,全省可完成水利投资1067亿元,是“十三五”的2.2倍;展望“十五五”,辽宁省已谋划水利项目1945个,总投资2494亿元。

现场展出的输水管线(央广网记者 李子平 摄)

本届东北水博会展览面积达13,000平方米,吸引了全国240余家优秀企业参展。展会内容全面覆盖“硬产品”与“软产品”两大板块:硬产品方面,集中展示了水库除险加固、河道治理、引调水工程等领域的施工装备、新型管材、泵阀闸门及生态护岸工件;软产品方面,AI大数据、智能感知、物联网、数字孪生等前沿技术成为绝对主角,多家企业带来了智慧水利全栈解决方案。

现场展出的无人机监测系统(央广网记者 李子平 摄)

管道行业是支撑现代工程建设的“隐形骨架”。“像这个3.48米直径的输水管线,一天的输水量是100万立方米,双排管并行供水一年可达7亿立方米,解决至少千万人的用水需求。”山东东宏管业参展负责人宋朋远介绍,借助先进的环氧粉末涂层,管线寿命最长可达70年。

现场展出的管道探测机器人(央广网记者 李子平 摄)

城镇供排水管道的修复,若采用传统的开挖方式,不仅成本高,还会对道路交通和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我们采用机器人检测和紫外光固化设备,让道路不用再‘开膛破肚’,铺满铁板了。”武汉中仪物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冯成会介绍,公司研制的漂浮滚筒式机器人、多形态履带式机器人、供水带压内检测机器人等多款新式驱动检测设备,可以实现管道缺陷的精准识别和定位,紫外光固化整段及局部修复设备可以从管道内部作业,不用开挖地面就可实现修复。

据了解,本届东北水博会为期三天(10月13—15日)。

编辑:庄滨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