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驻村第一书记点赞,多亏你们才能买到这么便宜又好吃的南果梨!”9月16日,一场推广海城特产的直播中,这样一条留言让主播、驻村第一书记李兴倍感温暖。如今,由鞍山海城市委组织部牵头组建的驻村第一书记电商助农工作室,已汇聚50余名驻村干部和村干部力量。自2024年成立以来,深入55个村庄摸排农产信息、对接线上线下渠道,走访30余家企业搭建合作桥梁,累计促成200余家商户合作,帮助销售农产品600余吨,销售额突破300万元,为海城农产品打通了一条高效上行的“电商通道”。

多年来,海城的南果梨、温泉草莓等极具特色产品虽然品质口碑过硬,但缺乏品牌价值和销售渠道,一直存在农产品“田间低价”与“城市高价”之间的断层——农民辛苦种植的作物利润微薄,城市消费者却难寻高性价比的地道农产。为破解这一供需矛盾,50余名驻村干部与村干部,共同组建起驻村第一书记电商助农工作室,积极响应海城市委组织部“打破单兵作战,抱团赋能乡村”的工作部署,形成“组织部-工作室党支部-基层党组织”联动机制,以“抱团作战”模式激活农村电商潜力。

在海城市委组织部的支持下,工作室以电商为核心纽带,构建起多维度助农体系。工作室一方面广泛联系各村并实地走访摸排,收集掌握海城特色农产品信息,通过组织电商推介会、协调商家选品团队深入乡村考察,促成达成合作意向和长期收购协议;另一方面,打造“日常直播+特色联动”的推广模式——第一书记带头上阵,还邀请国家农业劳模、省劳模、非遗传人及网络达人走进山林田间、生产车间,拍摄系列短视频、开展联合直播,用真实场景讲好“北纬40度 海城质造”的故事。截至目前,工作室已开展直播40余场,通过立体化宣传显著提升了海城特产的知名度与附加值。

“第一书记真帮我们赚到钱了!”腾鳌镇村民李兴煜的感慨道出了不少农户的心声。此前,他想通过直播销售自家农产品,却因不懂运营技巧屡屡碰壁。工作室了解情况后,不仅安排专业指导教他直播技巧、网店运营方法,还帮忙对接供应链资源,如今他的网店已顺利运营,收入稳步提升。在海城市委组织部的帮助下,工作室联系专业培训机构,通过集中培训、沙龙交流、远程指导等方式,为有意愿的村民提供直播电商培训,帮助村民掌握技能、就业增收、创业致富。据统计,工作室已累计推荐4人参加国家人社部返乡创业培训,辅导7名村民开设网店,为183人提供免费专业电商培训,为海城培育了一批“懂电商、爱农村”的本土人才,为农村电商产业发展注入了持久“活水”。(辽宁日报记者 崔治)

编辑:李子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