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底,在丹东凤城市蓝旗镇互助村党群服务中心旁边的冷库里,存储着8万棵草莓苗。在四角有轮子的架子上,每一层都挤满了准备种植到大棚里的草莓苗。

在阳光明媚的日子,工人要将草莓苗架子从冷库里推出来晒太阳,晚上再推回去。互助村党支部书记刘忠军说:“这些草莓苗要经过三个阶段的调温培育,第一个阶段是-15℃,第二个阶段是-10℃,第三个阶段是-8℃。经过这三个阶段,草莓苗就可以种植了。”

互助村有制冷库20多个,村民通过调温来控制草莓上市时间,之前互助村的草莓上市比市场上大多数的草莓要早一个多月。

而现在,刘忠军又有了新思路:利用制冷休眠周期采取错峰晚上市,避开普遍抢早的高峰期,村里的种植户也都信他。

这要从互助村村民跟刘忠军种植草莓的经历说起。2016年,刘忠军看到邻近乡镇东港合隆乡的高标准温室大棚产业发展非常好,经过考证,互助村土壤属于天然的黄泥加细砂的土质,这种土壤种植的草莓、小柿子、蓝莓等小浆果果质硬、糖分高、口感好。于是,在村“两委”和村民组长会议上,刘忠军号召大家发展高标准温室大棚生产。但互助村村民当时习惯于板栗生产,对于投资高的温室大棚生产有顾虑。

刘忠军便自己先尝试,用当时盖一座新房子的资金建设了一座温室搞生产,当年效益非常可观,一个150延长米的温室草莓大棚一年毛收入可达40万元。村民见效益可观,便开始参与温室大棚生产。

十多年来,刘忠军先后筹建了30余栋高标准温室大棚,其中一部分租给无启动资金的20多户村民经营,和大伙一起致富。

互助村8组村民刘伟,之前家里困难,家人经常吵闹。刘忠军租给他温室大棚,待他挣到钱再收租金。如今,刘伟从事温室大棚生产已经6年了,每年纯收入在15万元以上,现在两口子一门心思搞大棚生产。

刘忠军还创办了“凤城市君泽种植专业合作社”,将本村部分从事温室大棚生产的农户吸纳为社员,从农产品的生产、收购到加工、销售环节为农户提供全链条服务。

这两年市场上草莓在降价,许多种植户都感受到了“寒意”,但互助村的草莓种植却依然红火,价格也卖得好。

“上市时间得算好。”互助村大棚草莓什么时候上市,刘忠军都要经过精细计算,并通过苗子在冷库里的时间进行调控。既然大家一窝蜂地抢早,那么刘忠军就决定晚上市,那时市场上已经没啥草莓了,互助村的草莓价格自然不会低。此外,互助村的草莓有一半出口到国外,这也是互助村草莓价格在市场低迷的情况下依然强势的底气所在。

除了上市时间有说道外,互助村的成本控制也做得好。村里冷库培育草莓苗一棵成本1角钱,买现成的苗一棵则要5角钱。

现在,互助村有高标准温室大棚400余栋,常住432户,几乎户均一栋大棚。村民孙大霞种植3个棚草莓,一年收益达六七十万元。许多村民一年能挣几十万元,全村存款达到了2亿元。

互助村村民今年除继续坚定地种植大棚草莓外,不少村民还增加了陆地哈尼草莓的种植,全村达到五六百亩。原来,刘忠军去年种植的陆地哈尼草莓一亩收入了2万元,打了个好样。

“党员干部带头,群众致富有盼头。”这两年,刘忠军又开始研究农产品加工。哈尼草莓口感酸、果心红色,做成的果汁也是红色的,很受饮料市场欢迎。目前,互助村生产的哈尼草莓原汁已成功打入某品牌全国连锁超市,销售前景看好。(辽宁日报记者 曲宏)

编辑:李子平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