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制作:央广网实习生 杜诗文)

央广网沈阳5月24日消息(记者李子平 实习生杜诗文)荣坤菊是个“老沈阳”——她出生在沈阳市妇婴医院,祖辈父辈和两个兄弟都是沈阳人,自己在沈阳打工超过21年,居住超过27年。但她还不是法律意义上的“沈阳人”——身份证上,她的户口所在地是黑龙江伊春。于沈阳来说,她只是一名外地务工者。

但是,她的身份即将发生变化。

5月12日上午11:55,荣坤菊转发了一条新闻报道在朋友圈,里面是刚发布1个小时的《沈阳市进一步促进外来人口落户若干政策措施》。“新闻说租房就可以落户,我终于能当一个真正的沈阳人了……”面对采访,她屡屡泣不成声,那双因常年干家政而粗糙起刺的手,掩住的,是持续发酵近半个世纪的酸涩和委屈,当然,还有欣慰与希冀。

对于居住证变成沈阳身份证,荣坤菊满怀期待(央广网实习生 杜诗文 摄)

在沈阳出生的伊春人

荣坤菊生于沈阳,并在沈阳度过了生命中最初的6年。她的父母都是沈阳知青,当年到黑龙江伊春林场下乡并工作后,就把户口也迁了过去。“我妈生完我56天就回伊春了,我是姥姥带大的。”荣坤菊说。1976年,6岁的荣坤菊,遇到了有关户口的第一道坎:因为是外地户口,当时不能在沈阳上学。“我就被姥姥送回了伊春。”荣坤菊说,第一次赶回伊春的车时,姥姥因为是小脚,领着她追车时摔倒,没能上去车。祖孙俩一个恐惧、一个憋闷,在路边哭成一团。

在那个户籍制度严格的年代,去伊春易,回沈阳难。在伊春生活多年后,荣家争取到了一个宝贵的回城指标。“咱家三个孩子,我排老二,上下都是男孩。当时指标给了在伊春出生的小弟。”荣坤菊说,小弟回沈阳后,大哥也通过参军入伍回沈,自己和父母则留在了伊春,再无机会把户口迁回,“父亲直到死,还是一个黑龙江人。”

初尝沈阳户籍改革红利

荣坤菊在伊春结婚生子,1993年有了女儿。然而,夫妻俩在木器厂的工作,随着伊春逐步停止天然林采伐而无以为继。2003年,荣坤菊和丈夫、女儿回到了沈阳。

当年,他们便享受到了户籍制度改革的一项红利——当年7月22日起,沈阳在全国率先取消暂住证,改为免费申报暂住登记制度,并推出对外来人口“市民化管理、亲情化服务和人性化执法”的零收费管理模式。

另外,当时沈阳已经允许外地务工人员子女在本地借读,女儿丽丽得以进入沈阳一所小学读书。经过几年努力学习,丽丽的成绩逐步赶了上来,在中考时自己还尝试报了一所私立学校,并超过录取分数线,但懂事的丽丽放弃了这个机会,选择了普通初中。“孩子跟我说,妈,我就试试自己的能力,看能不能考上。”荣坤菊讲到这里已经红了眼圈,“然后她说,妈,我知道那儿(民办学校)贵,咱不去……”话没讲完,荣坤菊已经哽咽得不能自已。

2009年,沈阳再次大幅放宽落户政策,允许外埠人员带未婚子女在沈阳买房落户。“丽丽就一直在催我买房,因为老师跟她说了,就是你家要不买房的话,高考就得回老家去考……”然而,彼时的荣坤菊夫妇,因为条件所限,仍然无力在沈阳买房,全家还在赁屋而居。一时看不到希望的丽丽,尝试回老家伊春学习、报考。但是回去听了一堂课之后,丽丽发现自己听不懂,因为两地教材内容和教学进度都不一样,她很难适应老家的高中生活。

说起女儿的懂事,荣坤菊(左)不由落泪(央广网记者 李子平 摄)

随迁子女在所在地高考的首批受益者

就在这样的两难之中,曙光出现了。2012年8月,教育部等四部门出台《关于做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工作的意见》,要求各地做好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本地户籍就业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中考和高考(简称随迁子女升学考试)工作。

新政出台后,荣坤菊有了新的生活习惯——买报纸看。她最关注的总是时政版——新政什么时候在辽宁落地,孩子能不能赶上,成了她最关心的事。在2012年12月30日的报纸上,她守到了梦寐以求的消息——辽宁随迁子女升学考试落地方案出台,“凡在我省高中阶段有3年学籍,并有完整学习经历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均可在我省报名参加高考”。“丽丽正好赶上报名啊!”一家人欣喜若狂。

2013年3月,辽宁组织了高考补报名工作,全省共有552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参加高考报名,丽丽便是其中之一。当年,她在沈阳顺利参加了高考并被大学录取。

“期待领到沈阳身份证”

荣坤菊现在已经退休,为了补贴家用,她选择做家政小时工。凭着勤快、朴实,她获得了雇主的信任和尊重。“雇主家里安指纹锁时,第一个录入的就是我的指纹。有时候干了一两个月都见不着一次面,但人家对我非常信任,过年还给个大红包。”荣坤菊说。

荣坤菊回忆,这么多年过来,最大的感触是,外地人在沈阳的付出逐渐被认可。“我以前出摊烤冷面,干了几年挣了点钱,有个人看我挣钱就酸了,说你们凭啥挣这些钱呢?一个沈阳的大爷当场就回怼过去:你就看着人家挣钱了,你能早上四五点钟就起来吗?你能晚上半夜才回家吗?你能一天在这站着吗?看人家挣钱,你咋不看看人家付出多少呢!这些话让我非常感动。”

荣坤菊的爱心服务记录(央广网实习生 杜诗文 摄)

荣坤菊还是一名志愿者,经常到沈阳孤寡老人家里进行爱心服务,其中包括深度清洁、给老人擦洗身体、带老人下楼散心等,十多年来累计服务了三四百个家庭。她的日记本上,有着详细的记录,比如2023年11月上旬,就有十多次公益服务。

“我就是身份证上不是沈阳人而已,我觉得咱对这个城市的感情不次于其他人。”荣坤菊说,自己还有个期盼,“新政策马上就要实施了,我要第一个去领证,当一个‘真正’的沈阳人。”

编辑:庄滨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