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阳体育学院管理与新闻传播学院的学生们来到抚顺参加“重走雷锋路,青春报国行”暑期社会实践辽宁专项活动,在这片浸润着红色基因的土地上,以实践丈量初心,用行动诠释担当。

活动当日,学生们首先来到抚顺石化工建公司劳模创新工作室。在这里,学生们了解到工作室研发成果背后的故事:大国工匠、全国劳动模范刁克剑带领工作室研发出的多项成果服务于企业安全生产,为企业解决数百项技术难题,14项科技成果达到了世界或国内先进水平,其中6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工作室走出的高技能人才凭借技术优势,间接为企业创效数亿元。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在刁克剑的推动下,工作室与中科院合作成立了我国首个石油化工智能防控技术与工程工作站。站在陈列的技术产品前,学生们聆听着工作室攻克技术难题的艰辛历程,不禁感叹:“雷锋精神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像刁克剑这样,在岗位上把事做到极致的坚持。”

随后,学生们打卡工行雷锋支行,并走进辽宁雷锋干部学院。在工行雷锋支行,学生们追寻雷锋的足迹,实地了解雷锋事迹。在辽宁雷锋干部学院展厅内,在解说员的引导下,学生们深入了解抚顺的发展历史和雷锋的光荣事迹,深刻感悟雷锋爱党、爱国、爱人民的赤子情怀。

活动的最后一站,学生们深入顺城区河北乡张雪绿色生态农场。农场负责人张雪带领学生们参观种植区、蔬菜区和养殖区,并分享了自己带领村民致富的经历。从农场的成立、规模,到特色产品与荣誉,张雪生动讲述了生态农业与乡村振兴结合的实践路径。学生们蹲在田间地头,一边聆听,一边亲身体验除草、摘菜、果实打理等农事活动。“雷锋精神里的助人为乐,在今天就是用技术和头脑带动更多人过上好日子。”张雪的话,让学生们对“奉献”有了更具象的认知。

此次实践活动以“寻迹、传承、智造、助农、志愿”五大板块为脉络,让学生们走进雷锋精神的发祥地抚顺,通过沉浸式体验,将“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理念转化为可触摸的实践。在劳模工作室,他们看到了雷锋精神与现代科技的融合;在历史遗迹中,他们读懂了红色基因的传承密码;在乡村农场里,他们见证了奉献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的生动演绎。

沈阳体育学院管理与新闻传播学院团委书记王宏表示,活动中,青年学生们投身乡村和基层,开展社会实践,直观体验党的创新理论在祖国大地的生动实践,在“行走的思政课”中感受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抚顺市委宣传部)

编辑:庄滨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