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沈阳7月10日消息(记者李子平)近日辽宁持续高温,个别乡镇(街道)气温达40℃以上。气象专家介绍,相较6月,7月平均气温较高,而且湿度大,人体会感觉不舒服。

为此,沈阳市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围绕疾病预防、运动保健、起居饮食等方面,全方位解读科学防暑要点,为市民送上一份高温天气下的健康防暑降温锦囊,全力守护市民高温下的生命健康安全。

防暑防湿 应“夜卧早起”

沈阳市卫生健康服务中心健康教育部主任中医师李涵表示,夏季是自然界阳气最旺盛的时节,中暑多表现为高热、心烦、面赤、脉洪大等一系列阳热症状,因此要注意防暑防湿,应“夜卧早起”,避开高温时段,运动时逐渐增加强度,让身体慢慢适应外界的湿热环境。李涵指出,“夏练三伏”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年龄和体质状况,避开高温高湿时段,尽量躲在背阴处活动或休息,避免阳光直射。锻炼的项目以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广播操、游泳为好,不宜做过于剧烈的活动,避免过汗伤阳。李涵表示,夏季市民朋友应对酷暑而取冰降温,但要注意过食寒凉会直接损伤脾胃,因此冷饮要尽量少吃。饮食上以清淡不碍胃、清补不滋腻为主。

“黄金10分钟”助力老年人安全度夏

沈阳市红十字会医院张雷医生提醒老年朋友,高温高热高湿的夏季,起床后有一个“黄金10分钟”,即两手对搓一分钟——有利于促进血液循环,手指按摩头部一分钟——舒筋活络,轻揉耳轮一分钟——缓解耳鸣目眩,转动眼睛一分钟——提神醒目,拇指揉鼻一分钟——呼吸顺畅,擦面叩齿一分钟——牙齿保健,轻搓揉腹一分钟——促进消化,收腹提肛一分钟——锻炼括约肌,伸屈四肢一分钟——心脑血管健康,起床下地一分钟——学会正确起床,将这10分钟利用好了,全天精力充沛,长期坚持下来能延年益寿。

及时调整作息时间很重要

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容易打乱生物钟,烧烤等夜宵活动延长至凌晨,导致进食后立即入睡;熬夜造成睡眠质量下降,皮质醇水平异常升高;持续熬夜会使血管长期处于收缩状态,晨起血压峰值比正常作息者高20—30mmHg。因此,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王金春医生给出作息调整建议:保持22:30前入睡,避免睡前3小时进食。如需夜间活动,应控制高脂饮食摄入量,并保证次日补觉时间不超过2小时。

一定要做好热射病的预防

沈阳市第五人民医院姜志莹医生认为,每天要保持充足的睡眠与休息,使得大脑和身体各系统得到放松;合理的饮食,多吃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食物,如鸡蛋、水果等,增强机体免疫力;剧烈运动或劳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如运动饮料等;注意口腔护理,以防感染。她提醒高危老年人:存在胃肠炎、慢性心肺功能不全等容易诱发热射病的疾病,一定要早期积极配合治疗。

中医“以热攻热”巧避酷暑

沈阳市中医院中医专家赵钧提醒,过度依赖寒凉对抗高温并非最健康的防暑之道,反而可能因寒热急剧交替,导致身体难以适应,埋下健康隐患。她建议,想要舒适、健康地过夏天,还需要采取喝热茶消暑降体温、热水澡帮助机体排热、出点汗逼出陈年寒邪等“以热攻热”的方式,痛快出汗。该院王丽娟医生则给出草药代茶饮建议配方:荷叶5g、麦冬5g、乌梅3克,以500ml开水浸泡后饮用,起到清利暑热,养阴生津,止渴敛汗的功效。此外,黄瓜、冬瓜、苦瓜都有非常好的清热解暑作用。

做好高温作业个人防护措施有必要

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阳市卫生监督所)吴晓伶建议,要合理安排作息,避免在11:00-15:00高温时段进行高强度作业,建筑人可调整施工时间,外卖员、快递员可在高温时段减少接单,适当休息。随身携带充足的饮用水,每隔15-20分钟少量饮水,补充水分和电解质,不要等到口渴才喝。可适当饮用淡盐水、运动饮料,补充流失的电解质。选择浅色、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利于散热;建筑工人应佩戴遮阳帽,外卖员、快递员可使用防晒袖套、遮阳面罩等,减少紫外线伤害。吴晓伶提醒:工作前可涂抹防晒霜,服用藿香正气水等防暑药品(需注意药物禁忌),提前做好预防措施。

了解中暑症状很关键

沈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沈阳市卫生监督所) 职业卫生部副部长赵梁表示,高温天气下,如果出现大汗、口渴、头晕、头痛、高热等情况,应首先考虑发生了中暑。迅速将患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将患者平卧并解开衣物帮助散热,同时用湿毛巾擦拭身体,或用冰袋冷敷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区进行快速物理降温;若患者意识清醒,可饮用含盐的凉水;若昏迷或呕吐,禁止强行喂水。经过上述处理措施后症状未缓解或出现高热、昏迷等,立即拨打120送医。他提醒,避免从高温环境突然进入低温空调房,易引发血管痉挛;宠物也需防暑!提供充足饮水,避免正午遛狗;谨防“空调病”,根据自身健康情况使用空调,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避免冷风直吹等。

黄金急救六步法争分夺秒保生命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王晖带来快速转移、科学补水、紧急降温、警惕昏迷、做好防窒息处理、心肺复苏等黄金急救六步法,争分夺秒保生命。即立即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物平卧,降低体温;少量多次饮用淡盐水、绿豆汤,避免脱水,但昏迷患者禁止喂水;用湿毛巾冷敷颈部、腋下、腹股沟,或用凉水擦拭全身,同时监测体温变化;若出现意识模糊、嗜睡、呼之不应,立即拨打120,优先送医;等待急救时,将患者头偏向一侧;若呕吐,迅速清除口腔异物,保持呼吸畅通;一旦呼吸、心跳骤停,立即实施胸外按压及人工呼吸,直至专业救援人员到达。

聚焦高温下的“脑健康保卫战”

沈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李莉指出,高温与脑卒中是被忽视的夏季健康杀手,中暑患者通常长时间处于高热环境,表现为面红、身体发热,移至阴凉处后症状往往改善;而脑卒中患者虽在高温环境下发病,不一定出现面红体热,且多见于有基础疾病的老年人。识别脑卒中一定要抓住“黄金时间窗”,“卒中120”法、更精细的“BEFAST”口诀是识别中风的最有效两个方法。突发脑卒中时现场急救五步法很关键,一要保持正确体位,二要清理呼吸道,三要做好心理安抚,四要准确呼救,五要正确搬运。李莉提醒记住这个健康口诀:面臂言语辨卒中,高温补水莫放松,空调二十六度为界,突发症状急呼救。到达医院后要争取进入“溶栓绿色通道”,每一分钟都关系到脑细胞的存亡。

构建高温下的护“心”屏障

沈阳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王帅医生表示,35℃以上的高温天气下,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会明显上升。温度升高1℃,心血管疾病相关死亡的总体风险增加2.1%,其中脑卒中和冠心病的特定疾病风险最高,65岁以上人群是高风险人群。他提醒心血管疾病患者,一要远离高温环境,二要适量饮水,三要均衡饮食,四要合理安排户外活动,五要保持心态稳定,六要确保充足休息,七要恰当使用空调,通过科学合理的防护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让心血管系统在高温环境下得到有效保护。

情绪稳定很重要

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鞠莹提醒老年人,高温天气容易使人烦躁不安,老年人也不例外。稳定的情绪有助于身体健康,因此应适当安排一些轻松愉悦的活动,如听音乐、下棋、聊天等,以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同时,要避免情绪波动,以免造成心率、血压升高,产生不良影响。夏季高温对老年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威胁不容小觑,一旦出现头晕、恶心、口干、迷糊、胸闷气短等症状,应怀疑是中暑早期症状,要立即休息,远离高温环境,喝一些凉水降温。如果症状未得到缓解或严重时,应立即前往医院接受治疗。

防治季节性皮肤问题是重点

沈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主任中医师韩宪伟表示,科学养护皮肤,中医有独特的防治方法:针对日晒疮,可用金银花30g和马齿苋30g煎水放凉后冷湿敷,能快速缓解灼热感;日常可取金银花10g、淡竹叶6g、芦根15g代茶饮,清解暑热;物理防护也很关键,出门时一定要做好防护。对于痱子,可每日涂抹三黄洗剂(黄连、黄芩、黄柏等),起到清热燥湿止痒的作用;或外用炉甘石洗剂,一天1-2次,起到收湿止痒敛疮等作用。针对夏季皮炎和虫咬皮炎,关键在于防虫,家中可以悬挂艾草香囊驱虫,或使用电蚊香液等;若被蚊虫叮咬,切勿用手抓挠,可将鲜马齿苋捣烂敷在患处,以解毒消肿止痒;洗澡的水温不要过高,避免过度搓洗,保护好皮肤屏障。他提醒,儿童、户外工作者和皮肤敏感人群,更要加强防晒和皮肤清洁。如果晒伤后出现高热、头痛,或者皮肤感染溃烂,一定要及时就医。

夏天护好“菊花”远离肛周脓肿

沈阳市肛肠医院穆睿医生指出,在炎热的夏季,如果您的肛门周围出现疼痛、红肿、肿块等症状时,尤其是婴幼儿、青壮年男性、糖尿病患者和久坐不动的上班族,一定要提高警惕肛周脓肿。她给出夏季保养肛门小妙招,一是要保持清洁卫生,二是要注意饮食调理,三是避免久坐久站,四是要选择合适的衣物,五是要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她提醒,如果出现肛门瘙痒、疼痛、出血等症状,及时就医,不要自行用药,以免延误病情。定期进行肛门检查,尤其是有痔疮、肛裂等肛肠疾病病史的人。

编辑:庄滨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