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要振兴,治理是关键。在沈阳市辽中区冷子堡镇说理街村,一场由“积分制”掀起的基层治理革新正悄然改变着村庄面貌。从387个房场门前的环境整治,到13条街道的网格化管理;从6人志愿者小队到26人文明先锋队……这个小乡村用“小积分”串联起“大文明”,走出了一条党建引领、群众参与、共建共治的乡村治理新路径。
党建红领航积分制!听民声聚民智织密治理“一张网
“养殖户多、街道环境难整治”曾是说理街村的治理痛点。村党支部以问题为导向,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及农户议事会,将“金点子”揉进积分制细则:从申报事迹、材料审核到公示兑换,形成“村委会咨询—村民申报—副主任审核—公示登记—礼品发放”闭环流程。如今的积分超市里,15种以上实用生活用品整齐陈列,村民积攒积分就能兑换实用的生活用品。更特别的是,“积分制”工作法中,连“清杂草、种香花”这样的细节都被写进积分项,同时结合庄户图,真正实现“一户一档案,文明有刻度”。
积分刻度丈量文明!公平机制激活乡村治理“神经末梢”
“村书记任管委会主任,监督委员会成员当‘记分员’,警务助理做信息员”——这支由村民代表大会选出的积分管理队伍,每年两次环境卫生评分堪称“铁面无私”。为杜绝“人情分”,村里建立“双公示+异议复核”机制,满意度调查竟跑出100%的亮眼成绩!最让村民服气的是“双向奖惩”:主动参与环境整治能加分,乱堆乱放会扣分。数据显示,积分制推行后,村庄垃圾随意丢弃现象锐减80%,邻里纠纷归零,曾经的卫生死角变身“边角经济”试验田。
积分超市兑出幸福图景!杂草变香花,志愿队扩容焕新貌
“清杂草种香花,一年省下3000元!”村“两委”带头的“美颜行动”成了积分制的活广告。村民们发现,积分不仅能换生活用品,更能“兑”来真金白银:门前粪堆柴堆改种黄豆、花生,既拿积分又得收入;村集体在公共空地种花,既美化环境又添集体经济收益。文明风尚也在悄然发酵:文化活动参与人数多了15人,志愿者队伍从6人暴增至26人。有村民笑称:“现在走在街上,看见垃圾不捡都觉得‘亏了积分’!”
线上线下齐发力!积分制绘就全民参与“同心圆”
“网格群里发通知,志愿者上门讲政策”——说理街村用“四个网格长+八个网格员”织密宣传网。线上,村“两委”每天在微信群推送积分动态;线下,志愿者带着宣传单走街串户,连“遵守村规民约”“参与移风易俗”都被细化成可量化的积分项。最亮眼的是“积分制+”组合拳:“积分制+党员”评优秀志愿者,“积分制+农户”选“美丽庭院”,让文明行为从“要我做”变成“我要做”。有村民感慨:“现在家家户户比积分,比的不是谁家有钱,而是谁为村里做的贡献多!”
从“积分换物”到“积分铸魂”,说理街村的“小积分”正在撬动基层治理“大能量”。当387个房场门前的文明刻度汇聚成乡村振兴的“进度条”,我们看到:小积分里有大民生,微治理中藏着大文明。这把丈量文明的“标尺”,正让说理街村的每个角落都焕发着“人人参与、人人受益”的治理新活力!(辽中区委宣传部)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