盏盏花灯“俏”,新春闹元宵。2月12日元宵节当天,为营造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推动“非遗+旅游”深度融合,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沈阳市法库县举办了一场融合秧歌展演、文艺演出、庙会、猜灯谜、辽代皇家巡游表演等多种元素的节日盛会,吸引数以万计市民游客共庆佳节,沉浸式体验优秀传统文化魅力,提振新春奋斗精气神。
沈阳法库2025元宵节秧歌舞展演现场(法库县委宣传部供图)
扭秧歌,看演出,“热辣滚烫”中国节
一大清早,法库吉祥广场就传来了热闹的锣鼓声,来自全县各社区、乡镇的15支秧歌队伍统一列阵,演员们身穿鲜艳的服装,手拿各色绸子,接连表演舞龙、舞狮、传统秧歌、踩高跷、跑旱船等精彩节目,将东北大秧歌的热情与活力集中展现,赢得现场观众的热烈叫好。
来自法库县慈恩寺乡的马东春大爷把小孙女扛在肩头,他开心地说:“小孙女刚从外地回来,第一次看到这么热闹的演出,孩子爸爸还在法库融媒拍摄的视频里看到了我们的合影,秧歌队里跑旱船的大姐和舞龙狮的小伙,都是咱村的劳动致富能手,他们欢腾的舞步,展示的正是老百姓的幸福心声!”
马东春与小孙女马瑞曦合影(法库县委宣传部供图)
与此同时,在广场旁的祥乐福城市书房,元宵节文艺演出的欢乐气息正扑面而来,舞蹈、戏曲、器乐、声乐等节目吸引男女老少频频驻足,伴着悠扬的乐声、欢快的舞蹈和诙谐的小品,市民们在城市书房尽享文化盛宴。
逛庙会,赏非遗,传统文化“焕”新生
吉祥寺前,来逛庙会的市民们摩肩接踵,大家不仅能领到元宵伴手礼,还能品尝到美味的斋饭。辽慈志愿者法库团队跑前跑后,他们分工明确,全力提供着信息咨询、秩序维护、卫生清理等暖心服务。寺门口同样萦绕着浓浓的人间烟火气,烤串、糖葫芦、炸丸子……一排排飘香的小吃让人垂涎欲滴,精美的手工艺品琳琅满目,处处充满着浓浓的年味。
王氏面塑与房氏陶瓷绘画艺术(法库县委宣传部供图)
在庙会非遗展区,桃山白酒传统酿造工艺、大辽战鼓、王氏面塑等各类非遗项目纷纷亮相。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林氏剪纸”传承人林凤玉,将一张张寓意着吉祥的红纸,剪成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剪纸艺术品;沈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房氏陶瓷绘画艺术传承人房艳辉以瓷作画,现场泼墨,带大家领略到法库这座“东北瓷都”的魅力。
“林氏剪纸”非遗传承人林凤玉与市民合影(法库县委宣传部供图)
市民们纷纷感叹:“这趟文化之旅,不仅感受到了东北县城的年味,收获到了新春祝福,还品味到了文化盛宴,真的不虚此行!”
观花灯,巡辽城,惠民活动人气旺
正所谓“一盏花灯一场喜,巳巳如意闹元宵”,当夜幕降临,法库县图书馆“鱼梁闹元宵 欢乐猜灯谜”活动正式开始。为满足不同层次人群需求,主办方在灯谜现场设置了少儿区、成人区和地方文化区,准备了1000多条灯谜和经济实用的纪念品,灯谜内容涵盖地域文化、历史、科技、汉字、成语等多个类型。市民们或独自思考,或三五成群讨论,互相帮助着猜中了一个个谜底。
灯谜现场小朋友喜获奖品(法库县委宣传部供图)
看着眼前的一盏盏花灯,文学爱好者陈冰情不自禁地朗诵出欧阳修《生查子·元夕》中的名句“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她说:“今天的谜题融合了传统文化与法库地域特色,我们在感受猜谜乐趣的同时,也从内心油然而生了强烈的文化自信。”
“辽风今韵 元宵传情”辽代皇家巡游表演(法库县委宣传部供图)
同样,白鹤公园内也人山人海,站满了前来观看“辽风今韵 元宵传情”辽代皇家巡游表演的市民游客。县公安局、县应急局、县卫健局、消防大队等职能部门则随时待命,保障着活动的平安有序。
现场,70余名演员身着辽代服饰,扮演着皇上、皇后、妃子、大臣、宫女、侍卫等角色,他们手执古式灯笼,沿着白鹤公园步行道稳步前进,生动还原了辽代皇家仪范和辽文化魅力。市民们纷纷伸长脖子、踮起脚尖,拿起手机拍照,想要探究辽代皇家风采。孩子们兴奋地喊着“表演来啦”,老人们则面带微笑,眼中满是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回味。
接下来,法库县将紧扣群众需求,持续举办更多高质量的文化惠民活动,用艺术之光点亮鱼梁大地的万家灯火,让人民群众收获更多的参与感、获得感、幸福感,在新的一年“元”气满满,以朝气蓬勃的昂首之姿,奔赴“奋斗山海”。(法库县委宣传部)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