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空俯瞰,辽沈大地交通动脉蓬勃舒张,高速公路穿山越岭、国省干线纵横交错、农村公路蜿蜒交织,将发展动能注入每一个角落。
9月27日,这张交通网络又添三条强劲动脉,京哈改扩建、本桓宽、凌绥三条高速公路正式通车。消息一经发出便霸屏了辽宁人的“朋友圈”。
“我家附近就有出入口”“回家路程节省了一个半小时”……“朋友圈”的热闹,折射出沿线百姓对这三条高速开通的期盼和喜悦。
一路通,百业兴。此次通车的三条高速公路,连山达海、枢纽衔接,是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当之无愧的“快车道”。
“十四五”以来,辽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聚焦强通道、壮枢纽、密网络、做保障、优服务五大重点,以超常规举措奋力拼搏,保障“十四五”规划目标顺利实现。
“十四五”期间,辽宁大力实施高速公路联网加密工程,全省共实施高速公路建设项目14个、总里程1385公里。除上述3条高速通车外,台黑高速也将于今年10月份提前一年建成通车。此外,今年3月,秦沈一期、新阜高速全面开工;秦沈二期和本庄高速也将于年底前开工建设。
目前,我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速、高速铁路地市覆盖率、高速公路县(市、区)覆盖率、普通干线公路二级以上比重、集装箱海铁联运量及占比等指标位居全国前列。“十四五”期间预计完成交通投资超过2600亿元,较“十三五”增长超过18%。
高速公路翻山越岭,铁龙驰骋奔向远方。
“终于坐上了心心念念的沈白高铁。”10月21日,网络名人田宇在社交平台分享他首次搭乘沈白高铁的心情,“坐沈白高铁去长白山,是这段时间最时尚的‘打卡’。”
9月28日,即京哈改扩建、本桓宽、凌绥三条高速公路正式通车次日,沈白高铁正式开通运营。作为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的重要连接线,沈白高铁是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也是全国首条极寒地区达速350公里高速铁路。
七年前的9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沈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强调要加大东北地区公共基础设施领域的投资力度,支持东北地区轨道交通、集中供热、网络宽带等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七年后,在这个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沈白高铁正式开通,抚顺由此结束了不通高铁的历史,辽宁进入全域高铁时代。目前,我省铁路总里程达到6998公里,高铁里程达到2387公里,分别位居全国第六位和第九位。
一面是打通高速高铁“大动脉”,一面是畅通普路村路“微循环”。
10月17日,夜幕降临,大连市普兰店区皮口海域灯火通明。在东北地区里程最长的跨海大桥——大连长海大桥项目建设现场,打桩机轰鸣,焊花飞溅,上千名建设者24小时加紧作业,全力推进这项重大跨海工程冲刺年度建设目标。
长海大桥是全国在建投资规模最大的陆岛公路项目,是中国唯一的海岛边境县陆岛大桥,建成后将把长海县与普兰店区的1小时船程缩短为18分钟车程,彻底终结当地“看天出岛”的交通困局。
这是我省大力实施普通公路重大项目建设和基础路网提升工程的生动缩影。
近年来,我省大力实施普通公路重大项目建设和基础路网提升工程,共实施普通公路等重大项目61个,建成锦州外环、抚顺东环等绕城公路10条,干线公路累计完成维修改造1.05万公里,全省二级以上公路比重达到95.6%,居全国前列。
同时,新改建农村公路9500公里,维修改造农村公路2.1万公里,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7100公里,2023年在全国率先实现具备条件的自然村100%通硬化路。建设朝阳市红山文化之路等旅游公路11条共计2400公里,创建美丽农村路5000公里,大连快二线、崔桂线分别获评全国“十大美丽农村路”“最具人气路”。“四好农村路”建设得到国务院大督查通报表扬。
交通,是物流的保障,物流通则经济稳。近日,一辆满载着超1000箱进口冰淇淋的TIR运输车辆缓缓驶入国际公路运输沈阳近海诚通集结中心,标志着辽宁省TIR国际公路运输业务首次实现进出口双向贯通。
TIR是国际公路运输系统的简称,如今已成为继空运、海运、铁路运输之后的“第四物流通道”。“十四五”以来,我省推动TIR运输实现“零”的突破,当年作业量跃升至全国第四位,沈阳被国际道路运输联盟认证为东北首个TIR集结中心。
大力发展多式联运,推动运输结构优化调整。今年以来,我省已完成海铁联运量128万标箱,同比增长19.7%,占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16.7%,排名全国前列。
大道连山海,通衢向振兴。今日之辽宁,人享其行、物畅其流,正向着交通强省快速驶近。(辽宁日报记者 赵婷婷)
长按二维码关注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