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沈阳盛京碑林陈列馆新展《不朽——沈阳重要碑刻荟萃展》正式启幕。在别具一格的仿唐式建筑内,展览通过碑刻拓片与光影、景观深度融合,构建可游可观的沉浸式文化山水空间,生动诠释了沈阳市以“百馆之城”建设为引领,创新“大馆带小馆”合作机制与文旅跨界融合的实践成果,为中小型博物馆实现“小馆也有大作为”提供鲜活范例,更为沈阳“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注入新活力,绘就文化传承新图景。
碑刻是城市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基因的载体。盛京碑林陈列馆自2017年开放以来,馆藏明清至民国时期石碑118通,碑首、碑座、残碑以及建筑构件、石狮子等文物200余件,全方位展现沈阳历史脉络。
此次展览聚焦沈阳地区30通重要碑刻拓片,以“不朽”为主题,分设“辽代碑刻”“元明碑刻”“清代碑刻”“民国碑刻”四部分,通过无垢净光舍利塔地宫石函的“最早户籍档案”、沈阳路城隍庙碑的元代建制记载、清代盛京钟鼓楼碑的城市格局印证、御建永安桥碑的御路交通史诗等,串联起沈阳从边陲重镇到清代陪都的历史跃迁。展览以“墨韵石魂”凝练文脉,既是对百廿中国博物馆事业发展的致敬,亦为碑林八载守正创新的文化献礼。
作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盛京碑林依托仿唐式建筑独特风格,创新实践“文旅融合、景展一体”理念。展览突破传统碑刻静态陈列的物理局限,将自然山水意境与水墨虚实技法融入空间叙事,以最轻柔的材质展现厚重历史,以缤纷色彩呼应多元文化。通过光影交互与碑石拓片的艺术化呈现,打造“过去”与“当下”对话的沉浸式场景,让观众在移步换景中感受“时光川流不息,文明永远在场”的深刻内涵。
传统博物馆多囿于静态展示,而《不朽》展览则推动盛京碑林从“文化孤岛”转型为“社区枢纽”。开幕式上,东北大学艺术学院的二胡与古筝演奏让古乐萦绕碑林,胡魁章笔墨博物馆的非遗互动区吸引小观众体验制笔技艺,特制明信片与碑林印章更添参与趣味。这种通过展览兼顾美育与文化认同的闭环模式,以沉浸体验打破说教桎梏,让历史文化真正“活”在公众身边。沈阳市文博中心负责人表示:“刻石垂銘,以志不朽。这不仅是一次展览创新,更是中小博物馆‘以巧破题’的生动实践。”
近年来,沈阳市以“百馆之城”建设为抓手,依托现代化都市圈馆际联盟,深化“大馆带小馆”机制,通过藏品共享、人才交流、展览协作等举措,现已实现8家博物馆结对共建。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与沈阳年轮艺术品博物馆、张学良旧居陈列馆与胡魁章笔墨博物馆等案例,入选辽宁省2025年度“中小博物馆提升计划”推介优秀案例。
未来,沈阳将加速构建“一馆一特色”格局,推动中小博物馆承担社会教育、社区服务、文旅体验等多元功能,从“百馆联动”迈向“百馆争鸣”。正如《不朽》所寓意的“文明永远在场”,沈阳这座千年古城的文化光芒,将在博物馆与公众的深度对话中持续闪耀,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注入不竭动力,为沈阳文化强市建设书写新时代的文明新篇。(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