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康平高中高度重视拔尖创新学生的早期培养,从环境营造、课程构建、队伍提升、机制保障及体系搭建五个维度,为拔尖创新人才的早期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环境营造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学校创设展示各领域拔尖创新人才优秀事迹的视听展示空间和平台,开展拔尖创新人才的现场讲座和交流活动;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创意文艺活动及综合实践活动,完善学校微信微博及网络平台,为早期拔尖创新人才提供实践成果的展示平台。在学校原有历史发展的基础上,确定培养拔尖创新人才的定位、目标和使命,以“文明、勤奋、求是、创新”八字校风体现学校的内涵和品位,并且让全校师生达成共识,引导师生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

以课程构建奠定人才的发展基础。学校在完成国家课程学习任务的基础上,研发了四类促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包括励志课程、学科知识类课程、创新能力培养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其中,语文科的《古诗文鉴赏》《爱我家乡-康平》、数学科《漫步数学之美》、生物组的《高中生食品安全教育》等被评为沈阳市优秀校本课程。学生对特色课程兴趣度高,有主动参与意识,满意度达90%以上,获得同行的认可和好评。

以队伍提升强化育人的培养能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有赖于与之相适应的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定期邀请专家来校讲学并派送教师外出学习观摩。面向社会,从各行各业中遴选专家学者来学校进行指导培训。开展“情系母校”活动,每年找20位左右优秀毕业生回校分享大学生活。目前,学校有正高级教师2人,省特级教师1人,市首席班主任1人,市名师6人、名班主任2人,市劳动模范3人,县级以上骨干教师70余人。多元化的教师队伍为培养更多拔尖创新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以机制保障促进探索的有序推进。学校成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心,筛选具有创新创造能力的教师及学生,并为其及时提供有针对性的帮助及支持。组织创新型教师定期下沉到初中、小学给予专项培训。鼓励教师带动学生一起开展微型科研课题的研究,比如《学习时间与学习效率的研究》《定量测定气体摩尔体积常数》等。同时,学校将加强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纳入到教师队伍激励机制中,让教师有更大的动力做好拔尖人才的识别及早期培养工作。

以体系搭建畅通成长的发展通道。学校与高校及科研院所衔接,成为北京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大学等高校的生源基地校,通过外聘专家讲座、师生定期互访、基地观摩学习、组建校外实习基地、共同承担科研课题以及各类主题联谊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高校的选拔标准和进入高校后的学习。学校与康平县的两所初中学校签订了“拔尖创新人才贯通培养合作协议”,两所基地校通过问卷调查及日常表现,遴选推荐表现卓越、特色鲜明、具有潜质的学生进行专业测试,初步确定学生的潜质方向,名额不设上限和下限;选取两所基础较好的小学进行试点,开展基于兴趣特长的课后服务的培优指导,更早的发现和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学校先后有9人考入清华大学,17人考入北京大学。下一步,学校作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实验校,将致力于在培养方式、课程建设、资源整合等多方面积极探索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的路径与方式,为实现学校特色高质发展、学生全面个性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编辑:庄滨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