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辽宁理工职业大学在育人理念和育人实践上不断进行积极探索,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弘扬“工匠精神”,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构建校企协同育人实践平台,培养更多符合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与国内知名企业建有产业学院7个、开办订单班(定向班)24个、共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0个、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123个,丰富的校企合作为学生实践、实习和就业搭建了广阔的平台。

2021年7月,辽宁理工职业大学与东软教育科技集团合作共建了“东软数字产业学院”,以促进教育链、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深度融合,推进职教本科教育试点建设。产业学院的成立,是辽宁理工职业大学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辽宁理工职业大学充分依托东软产业优势及教育资源,深入推进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打造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搭建产学研服务平台、完善管理体制机制等重点建设任务。2021年11月,产业学院获批“辽宁省首批职业教育兴辽产业学院”。在此基础上,辽宁理工职业大学面向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等产业,积极打造职业教育新工科卓越专业群,“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群获批“辽宁省兴辽卓越专业群”。

辽宁理工职业大学与东软教育共建的数字产业学院揭牌仪式(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辽宁理工职业大学先后组织信息学院20级软件工程技术专业、21级软件工程技术和大数据工程技术等职业本科专业800余名学生到东软数字工场进行一学期的企业实训,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技术水平。企业工程师用企业真实项目案例,指导学生进行企业实训,真正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无缝对接,切实提高了学生技术水平和工程实践能力。同时,企业工程师参与学生毕业设计选题和指导工作。为因材施教,分流培养,打造精英学子,形成一流的班风学风,企业在学生实训期间开展“火箭班·召集令”主题活动,活动采用“项目实操考核+讲师推荐+实训平时表现”多维度综合评估的方式,从多方面了解学生们的专业学习情况,从中选拔出专业优秀学员加入火箭班,进行特色培养。此项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学员自身技术水平,增强社会竞争力,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产教融合,增加了校企合作深度。

学生在东软数字工场实训期间开展“火箭班·召集令”主题活动(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为落实国家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和建设,辽宁理工职业大学信息学院先后4次选派17名青年教师到东软参加一个学期的挂职实践。同时利用寒暑假,聘请企业工程师到辽宁理工职业大学对专业教师进行3次专题技术培训,培训人数达到110人次。依托东软产业优势,采取集中培训模式,从教学能力、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对专业教师开展全方位的专业赋能,打造“工匠型”师资队伍。辽宁理工职业大学现有“双师型”教师282人,占专业教师总数50.90%,辽宁理工职业大学教师先后在教学竞赛和教育教学改革中,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1项、市级科技奖10项,获评省级职业教育精品在线开放课程6门,省级课堂革命优秀案例2个。

辽宁理工职业大学青年教师到东软参加挂职实践(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未来,辽宁理工职业大学将始终遵循和探索职业本科教育规律,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健全产教融合、德技并修、工学结合育人机制,将行业企业的新要求、新标准、新技艺、新规范有机融入专业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中,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工匠精神、实践能力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作出更大的贡献。(作者:杨玉强)

(注:此文属于央广网登载的教育行业信息,文章内容不代表本网观点,仅供参考。)

编辑:冯仪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