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实在在地把职业教育搞好

  本报讯(记者 周洪松 通讯员 任宾)“如果没有这个项目,我可能在中职学校待三年之后就去打工了。现在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17岁的许嘉润眼里闪着光。2023年秋季,许嘉润和其他42名同学进入石家庄市藁城区职教中心,他们会在这里先学2年数控技术,然后去石家庄理想汽车零部件公司实习工作2年,再到石家庄信息工程职业学院深造2年,毕业后可以继续在公司工作。

  许嘉润参与的项目,是河北省探索实施的职业教育“2+2+2”中企高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以下简称“2+2+2”):学生第一、二学年在中职学校学习综合素质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第三、四学年进入企业,进行岗位实践;第五、六学年升入高职学校,扩展职业空间。

  “升学有保障,就业有能力,发展有前景。”这是石家庄市藁城区职教中心党总支书记张雪敏对此项目的评价,“每个学生应当根据自身情况去定位人生,没有必要都进普高考大学,‘2+2+2’模式提供了人生新赛道。”

  在该校数控应用技术班级教室的墙上,一份课程表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课表上除了语文、数学、英语等公共基础课之外,还有一些专业课程。这些专业课程,都是根据企业生产需要“私人定制”的。以石家庄理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生产工程机械上用的轴套等零部件,要求员工熟练操作数控机床,因此,公司在开发课程的时候加入了机械基础、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机械制图等内容。

  “以前是校企合作‘一头热’,现在是中职、高职、企业搭台‘合唱’,而且企业还是‘领唱’。”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张建军说。他还用四个关键词指出了企业在“2+2+2”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招生录取”,中职、高职与企业三方对学生进行联合选拔时,企业具有一票否决权;“人才培养”,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培养方式等要与企业需求精准匹配;“学制”,学生除去前两年在中职学校学习,剩余四年主要时间是在企业实训和就业;“升学”,学生能否转段、能否签订劳动合同,要看其是否符合企业考核标准。

  “一个学期下来,学生眼里有光了,脸上有笑了。”唐山市丰南区职业技术教育中心数控技术专业班主任梁云磊感慨道。2023年,该校与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河北华通线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联姻”,共同实施贯通培养项目。梁云磊清晰地记得,新学期入学之初,班里的学生和其他班基本没有区别,经过一学期的培训和学习,学生们明确了奋斗目标,增强了学习动力,期末考试成绩在同届班级中遥遥领先,还获得了“五星级班集体”的荣誉。

  “以前我们企业招工难,招到专业对口人才更难,中、高职生实习时间短、技能较难达标。‘2+2+2’项目可有效解决这些难题。”石家庄理想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总监郭立海说。在他看来,通过“2+2+2”项目,学生在就业之前就对公司企业文化、工作环境有了充分了解;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技术水平、学历水平大大提高,就能保证“干得久”;职工收入及各项福利待遇优厚,能保证“有劲头”。“根据一个多学期的跟踪观察,这些学生成长得很快,我坚信他们未来一定会成为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郭立海说。

  截至目前,河北省已批准“2+2+2”项目33个,共招生1044人,参与项目的中职学校29所、高职院校16所、地方企业29家。

  “‘2+2+2’是构建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对于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完善这一模式,为县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做出应有贡献。”河北省教育厅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处长史帆说。

  【短评】

  校企合力助推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基本办学模式,也是职业教育最突出的办学优势,更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所在。如何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共同培养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成为摆在每一位教育人尤其是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河北省素有重视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传统,曾经在“每县至少建设一所职教中心”“职业本科学校建设”等方面走在全国前列。近年来,河北省也没有停下对职教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探索与实践的步伐,推出“2+2+2”中企高一体化人才培养新模式,即学生第一、二学年在中职学校学习综合素质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第三、四学年进入企业,进行岗位实践;第五、六学年升入高职学校,扩展职业空间。

  该模式以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指针。在实施过程中,该模式突出企业的“主导”地位,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让教育教学紧跟生产实践,使人才培养过程与企业用人需求实现了无缝对接。

  该模式实施两年多来,成效初显,表现出有利于破解职业教育学生“就业不易”、企业“招人难”问题的优势,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真正形成育人合力。该模式为构建横向融通、纵向贯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供了有益探索。

编辑:果君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