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4月21日消息 如何赋能乡村振兴?云南工商学院充分发挥高校优势,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

“助力乡村振兴这件事情,我们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我们有老师、有课程、有岗位实践,能帮助孩子们就业,教给他们‘打渔’的本领,把帮扶工作扶到根上。”学校党委书记李国琼说。

针对云南少数民族众多,教育资源不均衡,一些民族地区孩子难以接受高等教育的情况,从2007年起,云南工商学院面向独龙、德昂、基诺、怒、阿昌、普米、布朗等7个人口数不足10万的少数民族,设立“少数民族发展扶持班”。

2018年,学校为困难学生颁发奖学金(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从2018年开始,学校面向怒江、临沧两地推出专项资助政策,受资助的学生入校后,就读期间的学费、教材费、住宿费被全部免除。

从开设扶持班到实施“一个都不能少”兜底式教育帮扶工程,再到承担教育部滇西青年创业人才培养项目,云南工商学院积极探索教育精准帮扶民族地区学生的“云工商帮扶模式”。多年来,学校建立了奖、助、学、贷、减、补、免七措并举资助体系,通过公益助学、慈善、专项资助和勤工俭学等方式,投入7000余万元,累计帮助6000多名家庭困难学生完成学业,4440名建档立卡户学生无一人因贫辍学。同时,学校滇西青年创业人才培养项目全免费培养滇西地区的农村致富带头人748人,带动就业3000余人。

2021年,学校组织捐资助学仪式(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独龙族学生东齐英就是“少数民族发展扶持班”的受益者。东齐英依靠爱心人士资助,读完高中考上了云南工商学院,却筹集不到学费。学校得知情况后,将她录取进入扶持班,免去了3年大专学习所有费用。入学后,东齐英报读了成人本科课程,顺利完成学业获得本科学历。毕业后,在学校帮助和推荐下,她被独龙江乡九年一贯制学校以学前教育特岗教师岗位招聘录取,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把大学期间的这份爱又带给了更多的独龙族孩子。

这只是学校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案例。2019年开始,云南工商学院发挥优势,开始承办民进中央“同心·彩虹”暨“春雨行动”,每年对来自贵州、云南等地的乡村重点帮扶县基层幼儿园教师、职业学校教师等进行培训,目前已累计培训超过300名。培训内容涉及乡村振兴战略、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等,旨在帮助教师们提升思想政治意识、教育教学能力的同时,不断促进其助力乡村振兴的信心决心。

2023年,学校对乡村教师进行培训(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2019年开始,云南工商学院与会泽县人民政府共同开展“一村一幼同心圆”建设工作,校地双方在会泽共同建立了支教基地,并于每年三月和九月安排相关专业学生前往支教,目前学校已累计派出600多名学生。同时,学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组建优秀骨干教师团队,在会泽县开展入园“带教评教”活动以及幼儿教师培训班,不断提升幼儿教师教学能力。

2023年,学校组织学生前往会泽支教(学校供图,央广网发)

为更好助力乡村振兴,云南工商学院作为发起单位在中国民办教育协会成立乡村振兴工作委员会,目前正与教育部相关司局积极对接,力争在乡村振兴、特别是云南省相关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编辑:郭彦伟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