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余,有这样一位文物爱好者,他几十年如一日收藏抗战文物,藏品达5000余件,后又投入千万元,创建了赣西抗战博物馆,免费向社会公众开放,并将文物无偿捐献给国家。他就是赣西抗战博物馆馆长宋子枫。

十年来,赣西抗战博物馆累计接待全国各地游客超100万人次,成为当地一张亮丽的红色名片。

追寻红色记忆

走进新余市中心城区的抱石公园,一座外观古朴素雅的园林式建筑——赣西抗战博物馆映入眼帘。

记者见到馆长宋子枫时,他正在库房整理抗战文物,一件件锈迹斑斑的武器,一本本珍贵的文献资料,整齐地摆放在组合柜上。今年46岁的他,自少年时就开始收集抗战文物,“我的大伯宋洋曾参加过抗日战争,小时候他经常拿着自己保存的证章、标语等老物件,给我讲述抗日战争的故事。在长辈的熏陶下,我从小崇拜军人,喜欢收藏红色文物。”宋子枫说。

2004年,宋子枫从家乡山东临清来到新余做钢材生意。工作之余,他经常深入赣西的农村,“淘”抗战文物。当看到很多文物因缺乏保护而损毁时,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尽己所能收藏更多的文物。有一次,他从新余市委老干部局得到一份有关抗战老兵信息的资料,欣喜若狂,便按照这份名单挨家挨户上门拜访,收集文物。

随着抗战文物收藏越来越多,抗战史料积累逐渐丰富,一个强烈的念头在他心里萌生:要在新余创办一家抗战博物馆,追寻那段红色记忆,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

赋予每件抗战文物“生命”

当宋子枫开始谋划创建私人博物馆时,他身边很多人不理解。但他知道,“文物有灵,把它展示出来,让更多的人看到,那便赋予了文物‘生命’。”这个念头,支撑着宋子枫克服重重困难,创建赣西抗战博物馆。

2014年9月,宋子枫精心挑选出1000余件抗战文物,以私人展出的方式开馆,让这些抗战文物呈现在大众面前。随后,在新余市的大力支持下,博物馆的选址、陈列展览大纲审核和藏品鉴定等,逐一得到上级部门的审核批准,博物馆正式在抱石公园开馆。2016年,省委宣传部、省委党史研究室和省博物馆联合组织专家来到新余,对馆内抗战文物进行现场鉴定,专家组给出了高度评价:“这家博物馆抗战文物的数量、等级、品相等,均位居全省前列。”

2018年的一天,一位90多岁的抗战老兵来到馆内参观,看到那一件件文物时激动不已,抱着宋子枫大哭。“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所有的努力付出,都是值得的。”宋子枫感慨道。

文物进入博物馆,意味着自己辛苦收集而来的藏品所有权由私人变为国家所有。“这么多藏品捐给国家,舍得吗?”面对疑问,宋子枫没有丝毫犹豫地回答:“馆藏的5000余件文物,本来就属于国家。”

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欢迎大家来到赣西抗战博物馆,展厅有国家二级文物6件、三级文物42件、一般文物58件,以图文和实物的方式,呈现赣西抗战历史……”3月23日,来自江西冶金职业技术学院的20余名学生,在讲解员王晓珍的带领下,认真聆听一件件文物背后的故事。

同学们徐徐穿过“国土沦丧抗战在新余”“人民动员抗战在新余”“上海劳动妇女战地服务团在新余”“赣西抗战丰碑”4个展厅,回顾革命先烈的英雄壮举。“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这是革命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我一定要学好专业知识,报效祖国。”该校学生胡刚动容地说。

王晓珍对记者说:“我们针对学生群体,制作了专门的解说词。每年,博物馆接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前来参观学习100多批,超10万人次。”除了做好日常展览,博物馆还时常组织工作人员带着文物去学校、企业等展出,让更多人了解赣西抗战历史。

多年来,赣西抗战博物馆一直秉持公益属性,吸引了一批志愿者加入。2018年,宋子枫牵头成立新余市红色文化志愿者协会,组织130余名志愿者,积极开展关爱新余抗战老兵等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好评。

历时十年,花费千万元,这是宋子枫为创建赣西抗战博物馆所付出的心血。然而,他并没有停下来的打算,仍然奔跑在收藏抗战文物、传播红色故事、做好志愿服务的路上。他说:“人生在世,总得做些有益于社会的事情。”(全媒体记者 邹宇波)

编辑:胡斐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