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5日消息(记者 冯方)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今日(9月15日)落地,与以往相比,此次降准实施速度更快,且落地时点超出市场预期。受访专家对央广网记者表示,此次降准预计向银行体系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5000亿元,将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助力实体经济企稳回升,进一步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

年内第二次全面降准超预期落地

9月14日晚间,央行发布消息称,决定于2023年9月15日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25个百分点(不含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机构)。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4%。

这是时隔近半年后央行再度降准,上次降准落地时间是3月27日,消息公布时间是3月17日,调降幅度同为0.25个百分点。与以往相比,此次降准在前一天消息公布后第二天就开始落地,实施速度更快。

“降准在当前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采访中指出,“在我国经济处于回升接力的关键时刻,央行在两次降息、全面优化住房信贷政策等大招后,再次实施全面降准,显示出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坚决有力,精心呵护市场流动性。”

董希淼进一步指出,8月金融数据超预期回升,表明信贷需求得到有效激发,经济企稳回升态势不断稳固,但目前仍然面临不少挑战,企业信贷需求的可持续性以及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都有待提振。总体而言,经济仍在筑底之中,政策仍需继续发力。因此,宏观政策应更加积极有为,主动发力。由于过去三年我国并未实施强刺激政策,从近期CPI变化看物价也处于较低水平,货币政策调整空间较大,有条件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降准之前,我国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6%,仍有一定下降空间。

记者注意到,此次降准不仅实施速度超预期,落地的时间点也超出市场预期。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宏观研究中心主任王静文对记者表示:“在8月年内第二次降息之后,市场已经预期到央行下一阶段将会选择降准操作。考虑到11月MLF到期规模年内最高,市场更多认为降准可能在11月落地,所以,此次降准时间提前一定程度上超出了市场预期。央行降准主要提到了两个方面的政策考量,即‘巩固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另外,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和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也是重要目标。”

预计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过5000亿元

近期公布的宏观经济数据和金融数据显示,我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不断稳固。例如,8月PMI由7月的49.3%回升至49.7%,连续第3个月回升;8月CPI同比涨幅由负转正,同比上涨0.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增速较上月有所回升;8月社会融资规模和人民币贷款均实现环比、同比多增,8月新增贷款创下历史同期峰值。

王静文指出,此次降准将产生稳经济、宽货币、提信心、降成本等多方面积极作用。稳经济方面,近期我国经济运行持续恢复,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与此同时,居民消费能力较低、民企信心未完全改观、企业活力仍有不足等情况仍需要加码逆周期调节措施予以应对。宽货币方面,9月资金面仍然较紧,金融对实体经济信贷投放加速将加大流动性压力,央行在9月上旬加量逆回购后再进行降准,可以更直接地释放流动性,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提信心方面,9月11日金融数据在盘中发布,以及全国外汇市场自律机制召开专题会议,提振投资者信心意图明显,此次降准时间提前,可以进一步呵护市场信心。降成本方面,目前一年期MLF利率为2.50%,而法定存款准备金利率为1.62%,二者之间有88个基点的利差,通过降准可以释放长期资金,降低金融机构成本,进而保证商业银行维持合理利润水平,增强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

董希淼表示,此次全面降准将起到“一箭三雕”的积极作用。第一,降准可释放长期流动性,增加银行支持实体经济的稳定资金来源,预计本次降准向银行体系释放中长期流动性超过5000亿元。第二,降准将降低银行资金成本,缓解银行因存量房贷利率下降等带来息差和利润下滑的压力,保持向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的持续性,推动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预计本次降准将每年降低银行资金成本70-80亿元。第三,降准可进一步向市场传递强烈的政策信号,表明央行有决心、有能力运用丰富的政策工具助力实体经济企稳回升,进一步稳定市场信心和预期,扭转市场主体情绪。尽管此次降准为全面降准,但并非意味着货币政策“大水漫灌”,两次降准、两次降息的政策效果将脉冲式持续释放,市场流动性总体上将保持合理充裕。

王静文表示,本次下调后,金融机构加权平均存款准备金率约为7.4%,距离5%的隐形下限仍有一定空间,预计后续央行将根据现实需要进行调整,以“稳固支持实体经济持续恢复向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编辑:杨柳青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