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数据,前4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19万亿元,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2.73万亿元,4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301.19万亿元,同比增长7.2%。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从主要数据来看,信贷投放节奏更趋平稳适度,信贷结构也持续优化,整体而言,开年以来伴随货币政策调控力度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保持稳固。展望未来,经济金融良性循环态势将延续,央行也会根据形势变化把握好政策力度和节奏。

看信贷。前4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10.19万亿元,其中,4月人民币贷款增加7300亿元,同比增加112亿元。专家普遍认为,4月信贷投放量有效满足了实体经济合理的融资需求,“小月不小”,节奏更趋平稳适度。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表示,4月为传统信贷小月,信贷投放规模通常环比明显回落,但在去年同期低基数以及季初月份稳定信贷节奏的导向下,今年4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实现同比多增。“当前信贷均衡投放效果初步显现,为年内贷款增长留有后劲,也更有效地匹配实体经济主体的用款需求。”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说。

信贷增长基本稳定的同时,信贷结构也持续优化。前4个月,我国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63万亿元,其中,4月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8600亿元,同比增加1761亿元。温彬说,在稳增长政策发力和贷款利率下行的支撑下,开年以来对公贷款扩张较好,“五篇大文章”等重点领域信贷景气度处于相对高位。

做好“五篇大文章”成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力点。4月,央行新设立了5000亿元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放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支持范围、延续实施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通过完善政策激励机制引导商业银行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五篇大文章’涉及的领域均是百万亿级的‘大赛道’,有助于推动金融业摆脱对房地产、基建等大行业、大企业传统路径的依赖,不断提升综合服务能力,培育新的业务与盈利增长点。”中国建设银行战略与政策协调部总经理乐玉贵表示。

看社会融资规模。4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389.93万亿元,同比增长8.3%,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基本匹配。1至4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2.73万亿元,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其中,从直接融资看,企业债券净融资1.17万亿元,同比多增90亿元。政府债券净融资1.26万亿元,同比少增1.02万亿元。

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再次提出,要合理把握债券与信贷两个最大融资市场的关系。债券融资的重要性有所提升。张瑜表示,预计政府债券后续将加快发行,全年仍有可观的净融资规模,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速形成稳定支撑。

看广义货币(M2)。4月末M2同比增长7.2%,比上月末下降1.1个百分点。业内人士表示,由于2023年是疫情平稳转段的第一年,M2增速明显回升,导致基数较高。从剔除基数影响的两年平均增速看,2023年和2024年4月末M2平均增长9.8%,高于2018年至2022年同期平均增速,保持了流动性合理充裕。业内人士还提到,随着直接融资发展,未来M2增速将放缓,但这并不代表金融支持力度减弱,反而是融资结构优化、金融质效提升的体现,对实体经济融资需求的满足也是好事。

展望未来,业内人士认为,宏观政策效果还会显现,经济金融良性循环态势将延续,稳健的货币政策也将持续发力。

《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把维护价格稳定、推动价格温和回升作为把握货币政策的重要考量,加强政策协调配合,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业内人士认为,下一阶段,央行将更多地观察前期政策效果及经济恢复情况,加强政策协调,并根据形势变化把握调控力度和节奏,推动经济持续恢复向好。

温彬也表示,当前货币存量已经不低,在引导信贷合理增长、均衡投放之外,着力盘活存量金融资源,避免资金沉淀空转,提升信贷资源产出效率以及促进直接融资加快发展,引导融资结构与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更加适配,也是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编辑:张圣琪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