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月25日消息(记者卢海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日前修订出台《农业农村标准化管理办法》,拓展农业农村标准化工作范围,明确农业农村标准制定的特殊要求,重点聚焦标准实施手段创新应用,强化以标准化手段促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农业农村标准化管理办法》将于2024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对此,经济之声《财经态度》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

从原来的《农业标准化管理办法》到《农业农村标准化管理办法》,一词之差,蕴含怎样的深意?胡冰川表示,主要变化在于拓宽领域,由过去农产品标准化拓展到农业农村领域,这将起到促进农业科技推广、减少资源损耗、培育农业产业等多重作用。

藏在生活中的“农业标准”

生活中都藏着哪些“标准化”的小细节?胡冰川举例,消费者购买冷冻大虾,买时看起来很大,解冻后却“缩水”严重,其中的冰衣厚度就是需要细化规范的标准之一。通过标准化向生产端前移,实现“生产、加工、仓储、销售”全过程的规范化,可以更好地保障消费者权益。

以标准化撑起丰收“保护伞”

与过去依靠经验生产不同,通过制定更加科学的农业标准,能够为广大农户降低生产成本。胡冰川介绍,以种植业为例,在选种环节,需要对耐涝性与耐旱性标准细化、量化,以更好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品种;以畜牧业为例,我国养猪场在预防猪瘟方面,总结出诸如通风、环境、运输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标准,有效降低了相关疾病的发生和传播风险。

按“标”生产让消费者省心又放心

标准化有助于降低损耗,胡冰川表示,比如有人到菜市场买大白菜,会把运输中碰坏的“白菜帮子”剥下来,只留“菜心”,剥得太多就是损耗。如果确定全产业链标准,在前端进行分选、加工和包装,就能避免损耗。

农业农村标准还能与质量管理、品牌培育等手段融合运用,比如玉米,过去可能大小不一,得益于生产流程的标准化,现在克重一致,整齐划一,而且包装精美、运输损耗低,使得其产业链、价值链和品牌附加值都能得到有效提升。

编辑:丁骁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