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29日消息(记者唐婧 蒋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现金是最基础的支付工具,对于保障民生具有重要作用。随着电子支付的发展,现金收付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拒收现金的现象时有发生。中国人民银行从2023年10月起,开展为期半年的拒收现金专项整治工作,目前成效显著,现金流通环境进一步改善。

 

在拒收现金专项整治工作中,中国人民银行对拒收现金行为组织开展了全面摸排。截至2023年12月24日,累计摸排经营主体141.1万家。商业银行与经营主体签订“不拒收现金承诺书”75.1万份,引导经营主体张贴支持现金支付标识39.7万个。向经营主体发放“零钱包”18.2万个,对零钱备付不足的经营主体进行提示,并按需求开展上门收款、上门配款等多样化、个性化现金服务,不断提升经营主体接受现金的意愿。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局长罗锐说,开展整治拒收现金工作,主要目的是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维护公众的合法权益,以及保障多元化支付方式和谐发展。

罗锐表示:“人民币现金是我国境内最基础的支付手段,保证现金顺畅使用是维护人民币法定地位的基本要求。满足公众特别是老年人等群体对现金的需求,是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的具体体现。现金在保障公众支付权利、促进文化传播及极端情况下稳定公众预期等方面具备优势。非现金支付是在现金支付基础上的发展,二者兼容共生,和谐发展。”

在依法处罚拒收现金违法行为方面,专项整治对公众关注度高、影响范围大的违法主体实施处罚并公示曝光。

以北京为例,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先后对20家拒收现金违法主体给予了5万元到50万元不等的经济处罚。被处罚单位涉及旅游景区、交通出行、卫生医疗、停车场、购物、餐饮、娱乐等多个行业场景。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副行长曾志诚介绍了两起拒收现金行为处罚案例。“对某保险公司北京市怀柔支公司、北京某汽车销售有限公司,因拒绝公众使用现金购买车险,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分别对2家企业给予警告,并处罚款19万元和5万元;对直接责任人给予警告,并各处罚款1万元。”

在积极推广现金服务便利化举措方面,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组织银行机构开展“零钱包”上门兑换服务,减少商家“跑银行换零钱”的麻烦,推动一万多个银行网点开辟了小面额人民币现金兑换绿色通道,方便群众在银行网点“不用排队,即来即兑”。中国人民银行浙江省分行副行长杨仁荣介绍:“组织银行机构在专业市场、出租车公司等138个重点使用现金的单位设置现金服务点,指导部分现金业务量较大的网点增设现金服务窗口和自助机器,持续推进银行网点服务设施适老化改造。”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局副局长张萌说,未来四个月,中国人民银行将集中做好拒收现金专项整治工作。扎实推进全面摸排,持续推进宣传引导工作,进一步实施查处。

“如果公众遇到拒收现金行为,可明确告知对方其行为违法,保留相关视频、音频证据,并向人民银行当地分支机构投诉举报。我们将按照有关法律和执法程序规定,对事实进行核实,并视行为性质、情节轻重、影响范围大小等,给予批评教育、警告以及罚款。”张萌表示。

编辑:顾涵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