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9日消息(记者任芳言)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中央财政在今年四季度增发1万亿元国债,财政部日前已下达第一批资金预算2379亿元。其中,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补助资金1075亿元,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1254亿元,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补助资金(气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50亿元。

如何看待首批资金预算的发放?对此,经济之声《财经态度》采访了北京国家会计学院副院长、教授李旭红。

此次增发的2023年1万亿元国债作为特别国债管理。李旭红介绍,相较于普通国债,特别国债的发行须有特定背景。支持特定项目、强调专款专用,发行期限通常以中长期为主,纳入政府性基金预算而非一般公共预算。李旭红表示,此次增发国债全部纳入财政赤字管理,意味着未来偿还时主要用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这有利于合理调剂平衡“四本账”(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为减轻国债项目落地过程中地方财政的配套资金压力,财政部还将一次性适当提高相关领域中央财政补助标准或补助比例,加大对地方支持力度,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确定增发1万亿元国债后,2023年中央预算作出相应调整,预计财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李旭红表示,虽然今年赤字率有小幅提高,但我国政府的负债率仍处于合理区间,整体风险可控。将赤字率提升到3.8%左右,可充分利用我国较大的中央财政调控空间,增加可支配财政资金,更好发挥积极财政政策效能。增发国债并通过转移支付给地方政府,有利于缓解地方财政压力,从总体上优化债务结构,长远来看也有助于拉动经济增长。

根据部署,增发的1万亿元国债拟通过2023年预算安排5000亿元,结转2024年5000亿元。李旭红表示,对国债资金作出中长期安排,相当于提前发行了明年的政府债券,有利于保障系统性财政风险可控。同时,也向经营主体释放积极明确的信号,有助于进一步稳定发展信心。

编辑:高杨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