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风车、郁金香,当你看到这些元素的时候,是不是以为到了欧洲的某个小镇?其实,在国内就有这样一个地方,足不出户便能感受荷兰风情。这就是江苏省盐城市大丰区的荷兰花海景区。它为什么叫“荷兰花海”?这里跟荷兰又有什么关联?

从盐碱地到“大花海”

100多年前,大丰是一片沿海滩涂盐碱地,十年九涝,农作物收成低,原住民们以捕捞和煮盐为生。1919年,中国著名实业家张謇从荷兰聘请水利专家特莱克在当地兴修农田水利工程,令土壤脱盐并解决水患危害。直到现在,这一工程仍在发挥作用。为了纪念这段历史,2012年,大丰在这里栽种下象征中荷友谊的郁金香花,打造“荷兰花海”景区。

盐城市斗龙港生态旅游度假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华说:“荷兰花海全年都有花,花卉种植面积大概在3000亩。这个季节(秋季)最有特色的就是百合(不是郁金香)。现在我们正在对郁金香进行产后的处理和种植前的筛选工作。”

每年的三四月份是郁金香的盛花期。花期一过,就要对郁金香进行选种、培育、移栽。这个时候,景区花农们就要忙着为来年的郁金香选种。

“这个是我们郁金香种球分级选种的生产线。这里大概有20名工人。生产线的第一个功能是除杂,把一些病质的郁金香在输送带上拣掉;第二个功能是分级,把大的跟小的分开。”王华说。

普通家庭一年收入六七万元

在探访郁金香种球生产线时,我们遇到了正在工作的花农李小兰。通过交谈,我们了解到,她把家中土地流转给荷兰花海景区,并在这里工作,每年的土地流转费和工资收入有4万多元。

土地流转后,村中老人不但得到二次就业的机会,更多了一份生活保障。然而,面对如此大面积的景区,在筹建初期,当地政府面临重重困难。

“土地流转是从2012年开始的,流转规模有1000多户。很多老百姓有顾虑:地流转给你了,会不会把我这块地挖得稀巴烂?会不会产生污染?”谈到如何打消农民这些顾虑问题,王华说:“给老百姓流转费,老百姓在我们这里参与种植、养护,他们还能拿到工钱。现在普通的家庭一年都有六七万元的收益。”

让中国的郁金香产业发展起来

土地流转完成后,景区建设面临更为核心的问题是郁金香培育所需技术、设备、原材料都要依赖国外进口,成本高昂。为降低成本同时保证郁金香的品质,景区多方联系,请来了荷兰郁金香种球专家尼可。

尼可说:“起初,我的工作是给花海做一些有关花卉的咨询工作。几年之后,我的任务变了,我们需要发展中国的郁金香行业。”

随着尼可的到来,景区成立郁金香研发中心,种球培育、土壤管理等核心技术逐渐国产化。

“现在,80%至90%是我们自主扩繁的国产郁金香。我们培养了一支自己的技术团队,实现了郁金香种球扩繁的机械化,也产出了一些新品种,比如黄美人、红美人等。”王华说。

产业链模式日渐成熟

新技术、新设备的应用让郁金香的培育成本降低了90%。景区快速实现规模化种植,并配套建设了花卉市场,大丰的郁金香正在走向全国。荷兰花海带动了产业的发展,也为当地人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岗位,直接岗位约1000个,间接岗位约5000个。

王华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想对标云南的花卉市场,把荷兰花海打造成长三角最大的以郁金香为主的贸易平台,为当地的老百姓再增加更多的就业岗位。”

如今,荷兰花海“旅游景区+种球基地+农户种植”的产业链模式日渐成熟,带动了周边8个村、3000多农户从事花卉种球产业,每年人均增收3万多元,地方经济产值增加3亿元以上。同时,景区还助推了演出、餐饮等众多行业的发展,围绕着花的产业蓝图正在大丰徐徐展开。

编辑:丁骁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