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14日消息(记者蒋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聚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系列报道《高起点 高质量 再出发》本期推出:金融风险总体可控,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不断增强。

 

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金融业有效防控风险,推进自身高质量发展,对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至关重要。

当前的金融风险水平如何呢?央行专栏文章显示,今年二季度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449.21万亿元,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406.25万亿元,资产占比超过九成。银行业占主体地位,银行稳则金融稳。

央行评级结果显示,今年第二季度全国近4000家商业银行中,绝大部分银行处在安全边界内;高风险银行数量仅300多家,资产占所有银行的不到2%。保险公司平均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188%,证券公司风险覆盖率、平均资本杠杆率分别为255.38%、18.78%,信用风险处于可控水平,损失抵御能力总体较为充足。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金融系主任叶小杰表示,当前我国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一是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各部门的职能定位更加清晰,这为防控金融风险提供了重要的组织保障,有助于形成监管合力,提升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二是金融机构整体运行风险可控,各项监管指标都处于合理区间。三是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这将为防控金融风险提供重要支撑。”

邮储银行研究员娄飞鹏也认为,近年来,金融部门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永恒主题,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切实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娄飞鹏说:“目前,我国金融风险整体收敛、总体可控,围绕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的相关政策正在密集出台,相信可以实现风险平稳有序释放,切实维护好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

高质量服务实体经济怎么干?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预期目标相匹配。发挥好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盘活存量、提升效能,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科技创新、绿色转型、普惠小微、数字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 能力不断增强

最新数据显示,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稳固。11月份贷款延续平稳增长态势,前十一个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1.58万亿元,同比多增1.55万亿元。前11个月贷款增量已与去年全年相当,信贷支持实体经济的力度保持稳固。

结构方面,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发展、普惠小微等重点领域贷款增量和占比都在明显上升。资金价格方面,1-11月企业贷款利率为3.89%,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在有统计以来的历史低位。

叶小杰表示:“一是信贷规模持续扩大,为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提供了有力保障,这有助于稳住宏观经济和社会预期。二是融资成本持续下降,切实减轻了实体经济的负担,提高了实体经济的盈利空间,能够更好地满足其融资需求。三是金融资源的配置更有效率,重点投向了科技创新、普惠小微等领域,结构上持续优化,有力支撑了国家发展战略。此外,金融行业自身维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打下了重要基础。”

编辑:李岸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