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2月2日消息(记者唐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专题报道《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本期推出:为金融插上“数字的翅膀”。

 

最近,辽宁沈阳的种粮大户王政纲获得了100万元的信用贷款用于水稻种植和收割。不过,和以前不同的是,今年银行引入了卫星遥感技术,不再需要派人来核实承包地、种植面积等信息,也不再要求提供担保物,直接就给他批了贷。

王政纲说:“现在贷款流程非常简单,申请时拿着我的承包合同、结婚证、身份证、户口本就可以了。”

通过卫星遥感技术与人工智能系统结合,银行不仅能准确掌握农户的种植信息,还能根据卫星图谱分析农作物的长势,预测出可能出现的风险并及时反馈给农户。

工商银行辽宁省分行金融科技部郝雪表示:“可以通过卫星AI云图来分析耕地面积,评估农户的贷款规模,通过这些科技手段来解决以往的痛点问题。”

银行引入卫星遥感技术助力贷款服务只是我国数字金融发展的一个小小缩影。近年来,我国在数字金融领域发展取得明显成效,数字货币、数字支付、数字信贷、数字证券、数字保险等数字金融新领域蓬勃发展,各类金融机构从营销模式、产品研发、风险管理等方面都进行了积极探索,为金融插上了“数字的翅膀”。

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为数字金融的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在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看来,数字金融成为“五篇大文章”之一,体现出中央层面对数字金融的高度重视,在数字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需要积极探索与之相匹配的金融形态和模式。

他说:“数字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与新的经济形态相匹配的金融形态,数字金融是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金融形态。我们国家把数字金融提到这么一个高度,说明在数字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到了金融形态的改变的时候。”

近年来,各家银行加快数字化转型。工商银行建成了全球银行业规模最大的企业级云计算平台和分布式技术底座,建成了业界容量最大、算力最强的大数据服务平台,初步实现了全领域全场景规模化的智慧赋能。交通银行去年金融科技投入116亿元,同比增长33%;农业银行去年信息科技资金投入232.1亿元,中国银行去年信息科技资金投入215亿元,多家银行去年还升级了系统,推出了新版手机银行等,智能银行、全线上审批、秒贷等服务已经是不少银行的标配。

在数字金融蓬勃发展的同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比如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不足、数字安全保障机制不健全等等。接下来,应该如何做好“数字金融”这篇大文章?

南开大学金融发展研究院院长田利辉认为,发展数字金融应该从完善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转型,加强科技创新、政策支持、国际合作等多方面推进发展。

田利辉表示:“数字金融基础设施在建,但是怎么能建得高效、安全、稳定,怎么样能够让支付清算体系具有效率,这都是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必须推动金融机构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线上线下的融合创新,进一步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金融需求,科技创新在下一步发展当中也是急需的。怎样推动我国金融机构更快地加强金融创新,优化业务流程,提升服务体现?我们要持一个开放的理念和开放的的态度,积极参与国际数字金融合作,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去推动我们国家数字金融的科技化发展、国际化发展和规范化发展。”

随着更多新技术出现,数字金融会出现更多产品形式,监管难度也会随之增加。欧阳日辉指出,对数字金融的监管必须与时俱进,形成智能化监管。

“既然数字金融的发展,是通过技术、数据要素来驱动的,那么我们要监管金融风险,就应该在技术力量上面进行加强。同时,在数据要素的使用方面、综合利用方面也要提高我们的水平,我们要用技术来防止因为技术的创新带来的风险。”欧阳日辉说。

编辑:顾涵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