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9日消息(记者卢海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住房城乡建设部日前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城市综合交通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加快构建系统健全、功能完备、运行高效、智能绿色、安全韧性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提供坚实支撑。

目前城市交通基础设施还存在哪些痛点与短板?如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出行需求?经济之声《财经态度》采访了可持续交通创新中心研究员、北京交通大学国家交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李红昌。

织密城市路网,“织出”美好生活

《意见》提出,优化道路网的级配结构,提高道路网的连通性和可达性,实现城市建成区平均道路网密度达到8公里/平方公里。李红昌分析,从全国主要城市数据来看,距离《意见》提出的目标仍有一定距离。为此,应逐渐织密织细城市主次干支路,打造“窄路密网”的城市交通格局,让生活出行与交通集散更便捷高效。同时,各地还要充分发挥道路承载交往、休闲等多元功能,例如以北京簋街、成都宽窄巷子等为借鉴,可以考虑打造更多集休闲、娱乐、餐饮服务为一体的、以生活消费为导向的城市生活性道路,让路网结构与城市功能融合得更顺畅。

打好“三张牌”,破解“停车难”

加快补齐城市重点区域停车设施短板方面,李红昌建议,要从外部新建、周边共享、内部挖潜三方面加大停车资源的供给力度,以更好实现停车泊位供需平衡。各地可以考虑推动新建配套停车设施,从源头增加停车位供给。可以鼓励在公共场所、商场等区域周边建设立体停车设施,实现车位资源的共享共用,例如上海正在建设的深达19层的地下智慧车库,就是解决市区周边民众停车难题的积极探索。在挖潜方面,可以选择把闲置的车位充分利用起来,更好实现车位的错峰共享。

推广智慧杆柱,应先补信息化短板

《意见》提出,推动“多杆合一、多箱合一”,建设集成多种设备及功能的智慧杆柱。李红昌介绍,“智慧杆柱”指的是把交通信号灯、立柱等城市交通基础设施,与交通路网信息采集、监测管理、服务系统进行有机整合,可以实现停车收费、交通数据采集等方面的智能化规范化发展,还可以助力智能网联汽车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城市交通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重要载体。

如何推动“智慧杆柱”落地?李红昌建议,要积极推进智慧城市交通管理系统与城市绿色货运配送信息系统建设,同时构建起提供信息接入、平台监管、监督服务功能的信息系统,还要打通各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之间的信息壁垒,加快补齐信息化短板。

编辑:丁骁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