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3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日前发布的《2022年城市建设统计年鉴》显示,东莞、武汉和杭州城区总人口均超过千万,成为超大城市。合肥和苏州则升级为特大城市。对此,经济之声《财经态度》采访了同济大学超大城市精细化治理研究院院长伍江。

大都市圈效应更加显现

伍江认为,超大特大城市大量出现之后,大都市圈效应更加显现。城市对外辐射作用增强,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联更紧密。比如长三角地区的科技创新成果以及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都得益于城市聚集度,人口集聚带来人才集聚,推动整个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同时,长三角地区的都市圈都是重叠的,比如上海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相互重叠意味着更大的集聚效应、更大的能量,竞争力就更强。

管理需要更加精细化

另一方面,城市变大后管理的复杂程度也随之变大,伍江表示,要保证正常运转、更有效率,城市运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面临诸多难题,比如,如何解决交通拥堵、如何提供持续的就业岗位、如何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及活跃的创新能力等。

因此,城市越大越需要现代化、精细化的治理。超大特大城市要转变发展方式,不能一味追求经济发展速度,要统筹经济与城市生态、文化以及整个社会的协调发展。城市治理要充分利用数字化技术,通过数字化、人工智能系统更早预测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要更好带动都市圈协同发展

伍江认为,在引领区域产业协同发展方面,超大特大城市更应该发挥好辐射带动作用。

超大特大城市都是区域的中心,经济能级更高,应努力把周边都市圈乃至更大范围的城市群的经济发展及社会进步带动起来。另一方面,要尽量克服对周边城市人口、人才以及产业的虹吸现象,比如东莞,从最早的县级市发展为现在的超大城市,它周边的广州、深圳都特别发达,不仅没有把它压下去,反而把它带动了起来,这就充分体现了城市之间的相互辐射带动作用。

编辑:赵亚芸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