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22日消息(记者李硕)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日前联合发布的《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在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工作基础上,遴选具备量产条件的搭载自动驾驶功能的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开展准入试点。经济之声《财经态度》采访了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战略研究院首席经济学家刘刚。

期待无人驾驶汽车驶出测试道路走进百姓生活

刘刚认为,目前我国智能网联汽车已经具备了量产和产业化的基础。我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研发无人驾驶汽车,2013年自动驾驶汽车概念进入公众视野,2020年自动驾驶中国方案开始提速,随着相关政策的出台,技术研发不断迭代,日趋成熟,产业链也在不断形成。

刘刚表示,他们连续三年围绕智能网联汽车开展社会实验研究,包括在北京亦庄、武汉和天津等地实地考察,发现目前无人驾驶汽车乘坐体验很好,安全感和私密感都不错,公众认可度也在提高。不少消费者期待,能在测试场地之外开辟更多站点和道路让公众乘坐,实现方便、绿色出行。

以点带面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突破、提速

此次试点涉及哪些产品和行业?对全产业链发展能起到怎样的作用?刘刚认为,上路通行试点非常重要,对于车企来说,只有上路,才能够实现规模化量产,才能够找到产业化的突破口。智能网联汽车涉及非常复杂的技术体系和产业链,产业链上游有感知系统,包括摄像头、边缘计算、激光雷达和操作系统等;中游主要是智能驾驶舱和智能网联汽车方案;下游主要是出行服务方面。整个产业链的技术进步都要依赖上路通行试点,然后带动产业发展。

他表示,我国汽车产业从传统燃油车到新能源汽车,再到智能网联汽车,实现了三步跨越,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上实现了弯道超车。下一步,智能网联汽车更要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链全面发展来提升国际竞争力。目前已经推出的智能网联汽车价格比较高,上路通行试点铺开之后,随着规模扩大,产业链日趋成熟,量产车的价格也会降低,这都能为提升竞争力奠定基础。

编辑:高杨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