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6日消息(记者吕红桥)随着人们健康需求不断增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迎来黄金期。总台经济之声记者日前跟随工信部新闻宣传中心前往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基地调研采访。系列报道《走一线 看经济——生物医药产业调研行》今天推出:“十年磨一剑”的产业为何能“年年大发展”?

 

工作人员说:“这种是一般用在什么地方?就是临检用。就是一些场所检测尿液之类的。”

在位于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北京热景生物技术公司,记者见到一排大小不一的试剂检测仪器。最小的仪器像pos机一样可以手持,最大的仪器体量接近一台洗衣机。工作人员说,矩阵式的产品让企业能够满足不同场景的检测需求,做大市场规模。

工作人员说:“我们就满足了循环检测需求,我们在这个平台下也开发了很多产品,您看一下我们的100多项获证产品,而且我们有独家的系列产品。这些都是我们独家的产品,卖得很好的。”

基地内的中关村医疗器械园(记者吕红桥摄)

丰富的产品线、活跃的企业、澎湃的动力、快速成长的步伐……这些是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给记者的第一印象。在基地内的中关村医疗器械园,130多亩的一期用地上聚集了130多家企业,入驻率超过97%。产品涉及支架、人工骨材料等高值耗材,基因诊断和检测设备,手术机器人和肿瘤消融针等外科医疗设备,以及配套平台等四大类。其中,一款手术机器人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众所周知,颅脑内的手术精细度要求非常高,有时候医生轻微手抖就可能导致手术失败,而这款机器人则把这个风险降到了最低。

工作人员介绍:“首先,手术机器人配了一个导航定位刀头,刀头在做手术的过程中全程不手抖。除此之外,还配了一个导航定位系统,通过拍三张二维图导成三维模型,这样可以更好帮助医生观察患者的病灶在哪,方便医生后期更好下刀,这是第二点。第三点,手术机器人能达到远程医疗的水平。”

目前,中关村医疗器械园的二期项目正在交付,已经有10家公司入驻。整个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也在拓展发展空间,提高承载力。2021年,基地获批扩区,在原有13.4平方公里的基础上,扩展9.1平方公里。在基地的强势带动下,北京市大兴区医药健康企业去年达到1500多家,构建了产业集群。今年前三季度,规模以上企业73家,实现产值226.3亿元。大兴区拥有在研一类新药33个,国家创新医疗器械22个,多个新品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国家级奖项。总的来看,这里的生物医药产业每年都迈上新台阶。

检测仪器(记者吕红桥摄)

生物医药产业有“十年磨一剑”的说法,而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基地为什么能年年大发展?基地内的企业认为,这一方面得益于打通了发展的障碍。

北京三元基因药业公司副总经理张宾以药品研发为例说:“大概五年前,很多评审机构还没来。我们是做药的,我们知道药是‘十年磨一剑’,通过临床一、二、三期试验后,可能‘最后一公里’报审的时候要花很长时间,所以要在评审上下功夫。后来,大兴区包括生物医药基地引入很多检验检疫机构和评审机构,这样大幅度地加快了我们新药上市的‘最后一公里’。”

不少企业还提到了大兴区和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基地的贴心服务。张宾说:“所有的事现在很多都不用去跑了,如果去跑的话,一次就可以了。而且很多事不用出我们这个园区,不用出我们这个基地就能办。包括我们现在正在盖6万平方米的新厂房,有些时候生物医药基地的领导都上门来服务。我们需要什么,他们主动去问,我们连这么近的生物药基地都不用跑了。”

此外,大兴区还出台了专项政策,在支持创新成果资源落地、创新研发实验、创新成果转化、创新生态打造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还以药品研发为例,北京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海涛透露,在基地内,一类新药从临床一期试验到拿到生产批复,最多能得到8000万元的奖励。“这么一个政策,其实对我们新药的研发是一个极大促进。这两年我们也引入了大概10多个项目,就是一类新药的项目进入园区。我们也是想通过这个方法让大家直观地感受到大兴对生物医药产业的贡献,让大家尽快来到基地,把大兴这个基地做大做强,也给基地作出更大的贡献。”李海涛说。

编辑:郭雨密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