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双11”落幕,各平台公布收官战报和业绩亮点,为何默契地回避“销售数据”?大主播之外,店播大爆发、平台采销下场背后有何玄机?大平台间几度“擦枪走火”,最终波澜不惊收官过后,“双11”未来将迎来哪些转变和挑战?

 

“双11”平台“报喜不报数”,背后暗藏三大原因

“双11”落幕,各大电商平台公布业绩亮点。天猫订单量和成交总额全面增长,402个品牌成交破亿元,38000个品牌成交同比增长超100%;京东累计超60个品牌销售突破10亿元;抖音电商交易额突破百万元的商品达468个;快手“双11”有近1亿用户和超过100万商家、达人参与,周期订单量增长近50%,家居品类销售同比增长624%。首次表态加入“双11”的拼多多,还没有发布战报。

有趣的是,今年各电商平台又心照不宣地不公布GMV(商品交易总额),重点放在了“交易破亿”的品牌个数和表现亮点上。为什么呢?

1.电商市场增速整体放缓,“电商三强”之外,抖音电商、快手电商崛起,此外,过去几年消费心理和习惯也有了改变。GMV具体数据不可能无限上涨,“微涨”也好“不涨”也好,当下很难刺激资本市场。当然,“消费复苏”的标准是多维度的——除了GMV,还有用户数、活跃度和订单数量。

2.“双11”战线拉长,多轮预售导致统计“口径”变大和平台差异。之前以小时算数据,现在的促销期限实际大概2周;各平台也开始贯彻“长期低价、常态低价”。

3.过去平台公布数据的重要作用是,向新商家“秀肌肉”,在商家端“拉新”。如今,品牌线上化基本普及,电商平台对商家的工作重心,也从“拉新”转向“提质、留存”。

“双11”现场线下展馆(记者 王思远 摄)

平台“押宝”增量,店播大爆发:私域流量成商家“必选项”

值得一提的是,在以往的“达人直播”之外,今年“双11”各大品牌的“店铺自播”表现抢眼。

天猫淘宝上,除了一众新老“达人”直播热销外;38个品牌直播间销售额破亿元,451个店铺直播间成交破千万元。

京东则在鼓励入驻商家进行店播的同时,尝试“采销直播”,一线采销人员“原生态促销”——会议室、办公区,边开会边向观众促销,甚至购买链接现场制作。

“店播大爆发”,背后也有必然的原因和逻辑。

1.市场存量时代,“私域流量”和“生态闭环”价值凸显——平台拉拢优质商家,优质商家想发掘和维护购买力强、复购率高的忠实用户。一方面,“达人大主播”的坑位费、抽成越来越高,品牌商家想摆脱“大主播依赖”,这些年向带货达人学习,“照猫画虎”培养自家主播;另一方面,平台为了“提质增效”和留住优质商家,对直播技术和基础设施也不断升级、普及普惠,AI工具让商家更容易地“一站式”生成产品图文、视频、场景和链接,平台流量规则、行业营销交流信息也更透明。

2.消费者消费心理日趋成熟,冲动消费减少。此外,直播带货行业无理由退货保障,也让消费者有了“冷静和后悔”的余地,直播电商的退货率一直不低。品牌商家通过店播,找到忠实、优质客户的需求和动机愈发强烈。

3.如果说“达人直播”是品牌的可选项,“品牌自播”则是优质品牌店铺的必选项。“达人直播”的底层逻辑是对消费者进行营销、种草;“店播”则是经营、拔草。对品牌而言,“店播阵地”是直播电商下半场的“门票”。

“双11”时尚品牌线上、线下“种草”(记者 王思远 摄)

“双11”切换增长引擎,平台重塑内外供给和引流逻辑

行业普遍观点认为,相比往年“双11”的内生动力和增长引擎已经发生“由量到质”的转变。

电商平台的竞争将围绕四个指标展开:1.内外部的商家供给;2.公域流量和私域流量的同步激活,让流量成本下降;3.流量匹配机制让优质商家认可“降价让利”能带来“流量增长”;4.平台生态价值:从各平台的表态看,未来“多节点促销、长期低价”将成为大平台的主要战略。

值得注意的是,“双11”期间,发生了几起不同平台的头部主播、平台方和品牌厂商关于“降价促销”的极端争议事件。几起事件涉及的矛盾点主要是——“大主播与品牌方签保底价和对赌协议”;平台方或大主播“自掏腰包”大幅补贴商家产品,导致商家投诉“扰乱品牌价格体系”和影响品牌营销节奏。

这些争议,是违规,还是当事人的“商业自由”?虽无定论,但却是未来电商平台和品牌和谐共处,需要明晰和探索的规则。

作者:央广经济之声商业文化节目《远见》制作人、评论员 王思远

编辑:李岸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