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1月14日消息(记者卢海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11月13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表专栏文章表示,持续深化跨境贸易外汇便利化改革,进一步加大便利化政策供给,优化银行外汇服务,以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的不断提升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跨境贸易外汇便利化改革有哪些新“抓手”?如何让政策与需求更适配?对此,记者采访了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副教授陈建伟。

中小企业亟需三方面金融外汇服务

专栏文章指出,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让更多“信用好、规模小、笔数多”的中小企业享受优质外汇服务。陈建伟分析,这类企业亟需三方面的金融服务,一是金融机构为其提供网上“一站式”外汇结算服务,并允许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多种结算产品,进而降低中小企业“脚下成本”与支付成本。二是进行信用评价与分级管理,金融机构根据企业信用等级实施差异化审核,更灵活地满足企业跨境业务需求。三是建立风险监测和评估机制,通过政策与技术手段帮助中小企业进行风险评估,提升它们的风险控制与资金保障能力。

服务贸易新业态主体需因企制宜

专栏文章提到,引导银行、支付机构为跨境电商等新业态主体贸易结算提供便利。陈建伟认为,这类市场主体外汇管理水平相对较低,在跨境结算方面普遍具有“额度小、笔数多、总量大”的特点,银行应充分运用金融科技,探索开发符合贸易新业态主体特点的结算产品,例如电商结算卡、专项手机银行服务等,更好帮助企业进行小额多笔结算等“一站式”跨境服务,进一步降低收费标准、优化办事流程。

陈建伟同时表示,银行展业需转变三种理念,首先要从规模扩张向差异化服务转变,更加注重各类市场主体的个性化金融需求。其次要从“单证审核”向“信用管理”转变,在判定客户信用资质的基础上提供多批次金融服务,降低管理成本;最后要注重由单一模式向数字化多元场景转变,为新业态企业提供多样便捷的在线场景。

因产制宜让政策更适应市场需求

专栏文章提到,加大对区域开放创新和特殊区域建设的外汇政策支持,陈建伟建议,上海自贸区等试点地区应推动外汇与金融业务的一体化监管,并引导金融机构根据企业跨境资金结算需求,探索更多便利化举措。同时,主管部门还应根据各地主导产业需求,制定差异化的结汇限额标准等优惠政策,并鼓励金融机构以区域产业链为主线提供多种金融服务方案,让便利化政策服务与市场需求更匹配。

编辑:李岸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