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31日消息(记者吕红桥 焦浩 徐鑫)总台经济之声《共同富裕中国行》日前在江苏盐城大丰采访。黄海之滨的大丰通过下好“生态棋”,筑牢绿色屏障,让沿海湿地、荒滩变成生态画卷,实现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系列报道《大丰生态共富特写》本期聚焦花海中的美丽事业。

 

大丰荷兰花海景区(采访对象供图)

深秋时节,草木摇落,盐城大丰的荷兰花海景区里却鲜花盛开。百合、菊花、格桑花、醉蝶……在这片3000亩的土地上,它们是真正的主角,是游客们手机镜头的焦点。一名游客说:“我感觉这花都很好漂亮,百合还有欧洲风情的那些地方也挺好。”

荷兰花海四季有花,特别是每年春季,3000万株郁金香依次轮番开放,更是景区的金字招牌。郁金香是荷兰的象征,荷兰花海的名字由此而来。在荷兰,郁金香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和成熟的产业链,而在大丰,郁金香则是当地人借“他山之石”拓荒出来的美丽事业。

荷兰花海景区的郁金香(采访对象供图)

大丰气候湿润,雨水较多,荷兰花海所在的新丰镇地势低洼,有“十年九涝”的说法。盐城市斗龙港生态旅游度假集团负责运营荷兰花海,公司副总经理王华还记得,十多年前,当地政府刚开始说要流转土地种郁金香,打造旅游景区的时候,附近的村民们虽然没有反对,但眼神里却充满了担忧和怀疑。王华说:“担忧的是什么?一个是不是搞得起来,如果搞不起来,我的土地收益可能就不能长期得到确保。再有就是万一搞一段时间又不搞了,他种的花、前期做的一些建筑会不会影响到我的土地以后的利用,这是他们比较担忧的。”

喜欢养花的人都知道,郁金香并不难种。不过,如果要连续种出大规模、高品质的郁金香,就不容易了。郁金香一般靠分球繁殖,一个种球上会长出多个种球,可如果养护不当,种球会越变越小,失去价值。此外,商业种植还面临着各种不确定因素的挑战。有一年夏天,大丰连下暴雨,雨水漫进了即将收获郁金香种球的田里,王华怕种球被淹,想要在田里挖沟排水,而他们请来的外国专家却不同意。“好在他不在的时候,我偷偷安排人把中间掏了几十条沟,有百分之六七十的种球没有出问题。而没有掏沟的地方,全军覆没,所以这块是惨痛的,教训还是比较大的。所以从那以后,对收种球这一块,我们重视程度会更高。”王华说。

记者徐鑫采访王华(采访对象供图)

经过多年摸索尝试,荷兰花海的郁金香种植水平越来越高,今年采收的这批种球让技术人员卞健倍感自豪。卞健表示:“我们今年郁金香的种球比荷兰的好,荷兰因为气候的缘故,很多种球的大小达不到我们的标准,但是我们自家的种球收成非常好。”

花是种了出来,但是怎么从一朵花变成一个景区、一条产业链?在荷兰花海采访期间,记者经常看到有人脚踏平衡车来回穿梭。一问才知道,他们都是演职人员,因为要负责音乐会、烟花秀、花艺展示、文艺演出、民俗表演等众多项目,所以队伍庞大。

景区夜景(采访对象供图)

“接下来的时间请大家稍作休息,稍后我们一起进入时光音乐会。”一名演职人员接受采访后,立即返回舞台主持活动。而丰富的演出也给花海附加了更多内涵价值。盐城市大丰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邢程说:“在常规的旅游模式下,以前那种观光型的旅游看一看、转一转就走了,对当地的文化和一些人文内容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们把景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融合,在欣赏花海的同时,还能了解我们当地的人文历史,让游客有更好的体验感。”

盐城市大丰区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邢程接受记者焦浩采访(记者吕红桥摄)

距离荷兰花海不远,一条流水线正在运转,传送带上一个个洋葱一样的东西就是郁金香种球。十几名工人正在分拣种球,确保来年花海再次盛开。他们都是附近的村民。

记者问道:“工钱怎么算?”

工人说:“一天80元。”

记者又问:“没这个的时候你们之前怎么赚钱?”

工人回答:“我们就回家了。在家没活干,也赚不到钱。”

工人分拣郁金香种球(记者吕红桥摄)

也有村民在这里学习了郁金香的种球繁殖技术,种植花卉苗木,再通过荷兰花海的花市销售出去。花市销售人员透露:“订单方面,一天差不多有七八十个,现场订的比较多,企业的订单也比较多。”

根据统计,荷兰花海每年吸引300多万名游客,直接或间接提供了6000多个就业岗位。可以说一朵花带动了一个产业,形成了富民溢出效应。而在王华的眼中,大丰的郁金香是产业,更是事业。王华说:“每年我们中国进口郁金香种球都达两三亿粒,这个需求量不断在增长。郁金香种球国产化这块,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编辑:顾涵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