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5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共同富裕中国行》报道,教育保障是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稳定融入城镇的关键之一。总台经济之声《共同富裕中国行》记者日前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采访时了解到,当地通过新建校舍、提升软硬件设施、优化教育资源布局等方式,更好满足全县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的就学需求。从山里搬出来的孩子上起了音乐课,也可以在塑胶操场上跑步、游戏了。今天推出脱贫县新故事——易地扶贫搬迁好日子:一个小学的映照。

 

明亮的教室、崭新的桌椅、朗朗的读书声……这里是会宁县新北小学,是当地为解决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的就学问题而新建的。2020年建成投用后,学校迎来了第一波学生。

刘家寨子镇后湾村村民张爱梅一家,就是这一年从村里搬到了县城的安置社区。他们之所以下决心搬迁,就是看中了新北小学离新家很近,步行不到十分钟。张爱梅说,后湾村到会宁县城有三个小时的车程。以前村里没有学校,孩子只能到远一点的镇子里上学。

“搬上来是为了孩子上学方便,小区环境也特别好,生活条件改善了许多。我有三个孩子,老二读六年级,老三读三年级,孩子们都感觉到非常开心。有一个宽敞明亮的教室,让他们学习的环境更好一点。”张爱梅说。

张爱梅和孩子们

从山大沟深的乡村搬到县城后,孩子们上学走上了宽敞平坦的柏油路,校园里还有设备齐全的实验教室、音乐教室、书法教室、室内体育馆,红色的塑胶跑道也取代了原来的沙土和水泥操场。

张爱梅说,在安置小区里,很多家长都有共同的感受。“学校有国家免费的早餐,有牛奶、鸡蛋、牛肉粉丝汤,周一到周五有不同的菜,还有稀饭、花卷,各方面都挺好的。包括学习,以前在乡镇的学校反正就只有学文化课,艺术方面就没有,然后到城里面上学,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新北小学副校长贠宝学说,在会宁县,很多乡镇学校由于资金、场地、师资等条件限制,孩子们课外活动并不丰富。而在新北小学,通过中金财富等定点帮扶单位的援建,新校舍里配齐了钢琴、画板、图书和各类体育设施,还有专业的音乐老师、体育老师带着孩子们发现并培养兴趣爱好。

新北小学的图书馆

贠宝学说:“课后服务咱们是每周每天的下午开设,主要是一些体育和艺术类的活动,比如说足球队、武术队,还有腰鼓队的训练,包括两个足球社团,中、高年级各一个,然后有篮球社团、乒乓球社团。”

现在,在新北小学的三百多位学生中,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子女数量超过一半。三年来,孩子们的变化有目共睹。

贠宝学说:“首先咱不管是在乡镇上学的还是在村小学上学的这些孩子,他们来到这个学校之后,不会上水冲的厕所,没用过嘛,以前都是旱厕。我们小时候也一样,没见过这些东西。这些东西都得老师教,这是最明显的变化。其次通过这些活动、搞的这些社团,孩子们脸上有笑容了,在自信心这些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会宁县教育局党建与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王宏(右)向记者介绍帮扶资金投入情况

会宁县教育局党建与乡村振兴办公室主任王宏说,会宁的老百姓一直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在脱贫攻坚以后,老百姓的生活条件更好了,县里的教育资源在东西部协作和定点帮扶单位的支持下也大幅度提升。

王宏说:“中央定点帮扶单位与会宁县建立定点帮扶关系以来,在教育上先后投入帮扶资金1.12亿元。每年年初谋划的时候,可能问一下咱们教育上的需求。一开始主要是学生资助,还有学校的硬件建设,后来软件上的投资主要是教师队伍的,这是很重要的教育资源。”

在会宁县,当地自2016年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以来,共搬迁2828户10225人,其中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少年儿童1645人,在县城内就读的学生1471人。通过帮扶力量的支持和当地对教育的持续投入,搬出来的孩子们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搬出来的群众也更稳得住,对新生活更有奔头!

总台经济之声《共同富裕中国行》采访活动持续进行中,欢迎扫描下方央视财经客户端、央广网、云听二维码,了解各地的发展亮点、生动的共富故事。

(总台经济之声记者杨曦 志峰 羚瑞 焦浩)

编辑:王胜留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