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17日消息(记者蒋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近年来,安徽省黄山市深入挖掘“大黄山”文化内涵,积极整合旅游优质资源,推进文旅产业提质升级,不仅让黄山风景区这块金字招牌持续闪耀,而且让黄山的乡村旅游也红火起来。

 

黄山市文旅产业的提质升级,离不开金融资源的提前布局和持续浇灌。系列报道《走一线 看经济——金融支持实体经济调研行》:农房变客房,资源变资产,看金融如何助力黄山乡村旅游做大做强。

金秋十月安徽黄山乡村旅游火爆

金秋十月,记者跟随中国银行业协会“稳增长 保民生 银行业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主题成果调研团来到黄山。为了客观、真实、全面地了解安徽黄山全域旅游的发展动向,调研团没有选择游人如织、声名远扬的黄山风景区,而是另辟蹊径走进黄山市歙县、黟县的乡村旅游点。

安徽省歙县深渡镇的九砂村、漳谭村坐落在新安江畔,地处国家AAAA级风景区——新安江山水画廊之中,沿新安江往下一直可以通达浙江千岛湖。

歙县深渡港码头(记者蒋勇 摄)

原本以为中秋国庆假期后这里的游客人数会少很多,但一波接一波乘船而来的旅行团,给这个看起来清静的村落带来了令人意外的红火。

黄山市歙县深渡镇人民政府镇长范学斌说:“前期开发了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景区参观的门票+船票每位游客是148元。从深渡港出发,途经九砂、绵潭,最后到达漳潭村,全程约15公里。全年的游客量估算下来超过35万人,全口径统计应该超过50万人次。”

漳潭村游人如织(记者蒋勇 摄)

景区繁荣带动乡村发展、村民致富

九砂村、漳谭村旅游资源丰富,两村抓住乡村振兴的机遇,和旅游开发公司合作,通过“和美乡村”项目,把昔日的徽派村庄变成了今日的新景区。这一项目总投资约7.38亿元,共获得流转土地6050亩,盘活民房3.97万平方米,改造900间民宿供游客居住,并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进行了完善。

据了解,目前景区每卖出一张门票,村庄就能从中得到2块钱的分红收益。全年下来,村集体的分红超过70万元。此外,当地村民还通过民宿运营、特色农产品销售等途径增收,实现了乡村与景区的共同富裕和繁荣。

歙州农文旅集团总经理方亮说:“我们采用国企+村集体+农户的模式。国企来带动,因为相对来说村集体经济薄弱一点。国企来投入,投入以后国企跟村集体成立合资公司,共同运营村里面的一些闲置资产,共同打造一些产业。我们鼓励老百姓利用闲置房产做民宿,也可以做其他产业,包括老百姓在路边摆摊卖农特产品,通过这种方式把村集体带动起来,也把老百姓带动起来。”

文旅龙头企业助力乡村盘活沉睡的资源

在黄山市黟县关麓村,当地谋划建设了黄山关麓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这一项目因地制宜对景区进行升级改造,农田被改造成水稻景观区、葡萄景观区,荒地被开辟为采摘园,荒山被改造成帐篷客营地。沉睡的资源被彻底盘活,实现了村落变景区、农房变客房、资源变资产。

关麓国际旅游度假区项目负责人介绍景区情况(央广网发 农行黄山分行供图)

黄山景徽关麓旅游开发运营公司董事长朱景荣告诉记者,在刚刚过去的中秋国庆假期,他们景区酒店有四天处于满房状态,另外几天的入住率也都超过70%。

景区的繁荣也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就业,村民综合收入得到提高。朱景荣介绍:“村民的房子和田地租给我,可以拿租金。村民帮景区种地,会给他发工资。现在景区有800间客房,房子是由老百姓提供的,我负责投资、设计和装修。我再对村民进行上岗培训,让他来管理客房,他有分红。景区一年可以解决3000人次的就业,公司的固定员工有四五百人。我们统计了一下,直接或间接给村集体和村民带来的收入超过了3000万元,村里的条件就很好了。”

古老村落焕发光彩离不开金融资源提前布局、持续浇灌

黄山的乡村旅游得以提质升级、蓬勃发展,古老的村落焕发出新的光彩,实现乡村振兴,这些都离不开金融资源的提前布局和持续浇灌。

在这其中,中国农业银行作为服务“三农”的国家队和主力军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期,中国农业银行安徽分行在全安徽省银行业率先出台《金融支持徽风皖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千万工程”行动计划》,实施六大专项行动,形成安徽农行金融服务“千万工程 ”、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打造金融支持安徽“千村引领、万村升级”和美乡村建设的新样板。

中国农业银行黄山分行副行长丁亮说:“最近我们刚投放了6000万元贷款,考虑到乡村旅游业态的打造是长周期的过程,所以我们的项目期限批得比较长,充分考虑了项目的成长性和现金流,解决了企业的后顾之忧。最终我们是想实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只有农民富了,乡村振兴才能真正落到了实处。”

编辑:王胜留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