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9日消息(记者蒋勇)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今年9月15日至10月15日是“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为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和便利性,提高新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等部门今年聚焦新市民群体,通过多项举措提升首都800万新市民金融服务质效。

 

新市民主要指因本人创业就业、子女上学、投靠子女等原因来城镇常住,未获得当地户籍或获得当地户籍不满3年的各类群体,包括但不限于进城务工人员、新就业大中专毕业生等。

大学生、快递小哥、农民工等新市民群体是城市建设的生力军、城市运转的新动能、城市发展的“新血液”。目前,全国范围内共有新市民3亿左右,北京市有新市民约800万。提升新市民金融服务质效,丰富新市民金融产品供给,对提振金融消费信心,增强新市民的获得感与满意度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一级巡视员逯剑表示:“新市民日常工作比较繁忙,生活压力比较大。来到新城市,对很多情况不熟悉。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聚焦新市民,在2023年特别推动各地监督管理局对新市民开展一系列金融服务,推出一系列金融产品,使他们在第二故乡享受跟户籍人口一样的金融服务待遇。”

在助推新市民金融素养提升的基础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北京监管局还不断强化新市民金融服务政策保障,丰富新市民金融产品供给。截至2023年7月末,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共推出近100种新市民专属金融产品。其中,辖内银行机构推出新市民专属信贷产品18种,辖内保险机构针对快递、建筑、家政等新市民聚集行业的经营主体和就业人群推出职业伤害、意外伤害、雇主责任、工资支付履约等保险产品近50类。

作为一家建筑类企业,北京住总集团吸纳了大量新市民就业,目前合作的农民工有28000多人。北京住总集团副总会计师霍宝忠表示,加强对新市民的金融知识普及,防止他们掉进金融诈骗陷阱,也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霍宝忠说:“一是从账户上专门建立了农民工的工资支付系统,确保每一笔工资都能先到农民工手里。二是在建立账户的过程中,引导银行加强对农民工群体的培训,让他们有防范电信诈骗的意识。同时成立农民工职工暖心驿站,开设农民工专题培训班,提升他们的管理知识、金融知识,防止被骗,让辛苦挣来的钱花在幸福的日子上。”

今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期间,北京市银行业协会、北京保险行业协会和北京保险中介行业协会共同组织编写发布了《金融伴我成长(新市民版)》,有重点地向新市民介绍就业创业、住房安居、子女教育、健康服务、养老保障等方面的金融知识、提示金融风险。

大学生张佳墉表示,系统地学习了金融读物以后,他对防范电信诈骗、套路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们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不能盲目消费、超前消费。要结合当下自身的经济能力去消费,不盲目攀比。”张佳墉说。

编辑:丁骁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