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9月11日消息(记者唐明)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五周年。五年来,围绕高质量这个关键词,长三角三省一市在方方面面做了大量探索。截至目前,取得了哪些成效?突破了哪些体制机制障碍?积累了哪些经验?遇到了哪些困难?还存在哪些问题?总台经济之声记者通过走访调研,挖掘出一个个生动鲜活的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总台经济之声推出系列报道《解码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11日推出第一篇:从“一卡通”到“通万事”,政务一体化下的嘉善剪影。

 

作为智能诊疗机器人创新研发机构的负责人,在深圳待了25年的万军,最终还是选择把势通机器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的总部搬到了浙江嘉善县的姚庄,这里是国家长三角一体化核心区共同富裕示范区。万军说,选择落户嘉善,一是看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带来的“磁力效应”,二是嘉善当地政府对企业和人才的扶持力度非常大。

万军表示:“总部基地要在这里建设,去办手续,我们都没有干过工程建设,跑去的时候,人家觉得我们像小学生。一看这架势不行,跑10次可能都跑不下来。最后他们就说不要来了,就到你们这里。后来政务中心连同建设局的审查科科长直接到我们这里,就说你办什么,我们帮你办,你们跑一次就可以。后来他又强调我来帮你们办,你们只需要我给写计划,写好以后你需要什么东西,自己提供材料,在网上提供就可以,这就是很典型的浙江政务风格。”

记者采访了势通机器人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万军

这只是嘉善聚焦未来产业培育、推进长三角产业互联的一个缩影。眼下,越来越多的“万军”,正在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这片“试验田”里扎根、发芽。

不破行政隶属、打破行政边界。推进长三角政务服务一体化发展成为嘉善深入实施长三角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写照。嘉善聚焦示范区政务服务“一窗办”“网上办”“自助办”三大领域,聚力打破区域数据壁垒,通过整合三地政务服务资源,在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基础上探索示范区政务服务一体化发展。近年来,沪苏浙有关部门会同示范区执委会持续探索以社会保障卡为载体建立居民服务“一卡通”,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方面实现“同城待遇”。如今,示范区居民已经享受到“一卡通”的便利。目前嘉善正在探索将“一卡通”的便利,延伸到不同区域间老年人的同城待遇。以嘉善为例,目前在嘉善的外籍老人可以和嘉善户籍的老人一样使用“一卡通”免费乘坐公交。

嘉善县人社局养老保险服务中心主任汤雪东表示:“最主要的就是嘉善市域内的公共交通,拿了‘一卡通’就能享受同城待遇,我们给它起了名字叫‘敬老通’。目前我们做到的就是,居住在嘉善的外地户籍的老年人也可以享受到嘉善的同城待遇。”

记者采访外地老人享受同城化待遇

浙江嘉兴市嘉善县政务数据办副主任杨渊告诉记者,嘉善的实践是长三角一体化从“一卡通”向“万事通”“通万事”升级的一个剪影。

杨渊介绍:“在嘉善,我们牵头建立了一个区域协同智能中心,现在已经有100多类数据归集在一起。我们也有长三角的公共数据交换平台,在互相支撑着一些需要协同的应用,通过这个场景,最终目标是要把区域协同的体系建起来,以后就是常态化的。也许现在只是十几个场景,以后可能是几十个甚至几百个场景都在统一的体系下运作,这样就会让场景不断地迭代更新,具有生命力。”

如今走在嘉善的大街小巷,看到的是人才近悦远来、城乡美美与共;感受到的是发展的魄力、动能转换的活力、共建共享的魅力。

编辑:丁骁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