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榴莲价格持续上涨,消费者感叹像“开盲盒”——动辄两三百元,肉多肉少还得凭运气。本是下树的“收获季”,榴莲为何出现“供需倒挂”?从市场消费端到供应链,是什么让榴莲成了“价格刺客”?消费者怎样挑选“报恩榴莲”?

 

榴莲,凭借“臭臭的味道、软糯的口感”,让不喜欢的人“嗤之以鼻”,也让喜欢的人“食之上瘾”。

5月以来,全国榴莲市场掀起一波幅度不小的涨价,均价已经从每斤20多元涨到40多元,一只西瓜大小的带皮榴莲,零售价通常在200到300元。高端品种的榴莲,更是无愧于“价格刺客”的称号,像马来西亚猫山王榴莲,4斤以上的果实,每斤售价接近90元。尽管这样,榴莲销量仍然涨个不停。

美团买菜数据显示,5月榴莲销量同比增长711%左右。其中,上海、武汉两地同比增长40倍和20倍以上。叮咚买菜的马来西亚“树熟”猫山王,今年前5个月销量比去年增长近20倍。

榴莲(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明明五一前后,榴莲还以每斤20元的价格让不少消费者期待实现“榴莲自由”,但到了“成熟季”,却成了“价格刺客”,这是为什么呢?笔者从身边的市场资深人士那里了解了一些情况,得出了几条结论。

首先,是消费者对榴莲的接受度和吃法更丰富,导致需求爆发。海关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全国进口鲜榴莲9.1万吨,是近5年数量最高的一年。在国内,榴莲除了直接吃,也越来越多地被做成奶昔、酸奶、蛋糕等衍生品。在广东等热销地区,榴莲甚至被当成创新菜品的食材之一。从水果到餐饮食材,性质一变,需求量的增加可想而知。

其次,是受榴莲供应的小周期波动影响。目前国内榴莲市场,九成以上是主打“出肉率高、性价比高和产地供应链成熟”的泰国金枕榴莲,分布在泰国东部、北部和南部三个主产区。每年5月初,是金枕榴莲东部和北部产区的丰收季,而且今年是增产大年,因此价格实惠。但喜忧参半的是——增产主要体现在榴莲的“个头和质量”上,单果饱满多肉,但榴莲的个数、数量没有明显增加。因此,第一波榴莲上市后供不应求,加上榴莲保存条件苛刻,无法长期保存,因此供需反转,价格飞涨;随着下一波收获季来临,预计6月中旬价格会有明显下降。大家不妨耐心等待,但因为成本等因素,估计无法回到5月初水平。

榴莲(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除了泰国榴莲,我国市场中还有产自越南、菲律宾等地的榴莲。一些榴莲为了保证口感,采用“树熟”(也就是等待自然挂树成熟掉落)后,用液氮冷冻的方式进口到国内;另外一些复杂培育的榴莲品种,具有供“专业和挑剔舌头”辨识的混合、复杂香味。这些因素,就促生了所谓“高端且昂贵”的榴莲。

坊间也流传着“报恩榴莲”的段子。怎么讲?新鲜榴莲带着皮卖价格不菲,但结果就像“开盲盒”,肉多饱满的榴莲是来“报恩”的,你的钱没白花;要是开到干瘪肉少的“报仇榴莲”,也只能说你运气不好了。有趣的是,一些线下商超和电商平台,采取了另类的营销方式——价格微涨,但“保证报恩”,免去了消费者“开盲盒”的烦恼。

当然,大部分时候,买榴莲还是需要消费者们火眼金睛和运气的。所以,有什么方法可以尽量挑到“报恩榴莲”呢?笔者请教了一位对美食颇有研究的同行、南方日报资深记者叶丹,他前不久刚做了榴莲消费市场的深度调查。他列举了三种方法:

首先要看颜色,看果壳外面的颜色。如果选越南“干尧”,它是一种“绿皮熟”类型,熟了果皮也是绿色的,不会变黄;我们常见的“金枕”,果肉熟了,果壳会变黄。所以大家要分辨,挑“金枕”选果皮黄的,“干尧”选皮绿的。

其次,选果要插一下它的“刺”。榴莲本来就很多“刺”,大家用两根手指,摁着相邻的两根刺,用力摁下去,两根刺可以“凹下去”,证明已经熟了,果皮有点软,已经成熟了。

最关键的,大家都希望开一个果肉多、饱满的榴莲,这个时候要看果的“身材”是否匀称,特别是大家要看有几个“房”,每个“房”都丰满、匀称,大概率就能开出来果肉丰满、充分的。

希望这三个方法,对大家开到“报恩榴莲”有所帮助。从牛油果、车厘子到榴莲,网红水果背后有什么市场逻辑呢?价格的“涨跌”是否受到市场以外的因素操控呢?在我国海南种植的国产榴莲,能成为榴莲爱好者们理想的“平替”水果吗?下期节目接着说。

(作者:经济之声商业文化节目【远见】制作人 王思远)

编辑:王胜留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