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6日消息(记者任芳言)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6月5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司长周强表示,将加快补齐城乡流通发展短板,打造智慧便民的消费载体,促进消费恢复和扩大。在农村,将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健全县乡村三级商业网络。

当前,建立完善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重点、村为基础的县域商业网络,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大力度?对此,记者采访了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农产品贸易与政策研究室主任胡冰川。

胡冰川表示,建设县乡村三级商业网络,不仅要补齐设施短板,还应创设新场景、新功能,比如尝试把农资销售等业务整合到其中,让农民就近就便获得现代农业服务。在县一级,要发挥好县级物流配送中心的节点作用,通过整合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运用智慧物流等手段,进一步提高流通配送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在乡镇一级,商贸中心和集贸市场要提升公共服务和基础建设水平,在此基础上发挥出地方特色。另外,要着力于当地日常消费场景,采取智慧化手段,根据地区特征,突出商品特色、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做好市场匹配。在村一级,要针对不同的村庄形态,因地制宜,根据发展需要规划设施和场景层次。

吹风会上还提到加快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当前这一领域还存在哪些短板?如何补齐?胡冰川认为,当前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短板主要集中在“最先一公里”,也就是在产地。例如在广东,荔枝作为长期发展的高经济价值农作物,已经形成产业链,所以产地建了很多预冷车间,采摘后就地预冷,延长了保鲜期,进而实现更大的价值增值。但农业生产业态非常灵活多变,一些高经济价值农作物可能因调整而不再生产,那么产地前期建设的预冷设施后续可能就不再需要,这就会出现错配,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应与农业产业化发展相结合,流通环节和农业生产环节需要更紧密、更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更高效的农业产业链机制。

编辑:李岸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