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5月20日消息(记者夏青)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经济是肌体,金融是血脉。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的时期。在这个时期,中国特色金融之路如何助力中国式现代化?中国特色金融之路又该如何实现?在20日举行的2023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在论坛上,《2023中国金融政策报告》正式发布。报告发布人、国家外汇管理局外汇研究中心主任丁志杰说,从金融视角看,当前经济运行的外部环境面临着高度不确定性,可以概括为两个“两难困境”:第一个“两难困境”是发达国家再次面临着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的两难选择,第二个“两难困境”是美欧中心国家和外围发展中国家不平衡的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当前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探索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

如何能走好中国特色的金融发展之路?丁志杰认为重点工作有以下几项。“一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宏观调控体系。二是加强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三是健全资本市场功能。四是加快金融科技赋能。五是完善绿色金融体系。六是扩大高水平金融开放。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进一步提高我国外汇和金融市场开放和准入程度,构建更加友好、便利的投融资环境。”

资本市场是中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表示,中国的金融文化和法律以及社会基础、独特的制度,使中国资本市场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中国特色金融之路需要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的估值理论体系是对现有估值体系的增量贡献。估值体系中的中国元素,第一是法律制度。中国法律的制度结构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中国的传统文化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中国的制度背景对估值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些都是要研究的。”

对于当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华东政法大学国际金融法律学院教授徐明认为,目前,中国已初步具备成熟资本市场的条件。“中国建立成熟资本市场的方向是明确的,就是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手段也是明确的,就是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改革创新、对外开放,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市场风险。这三者的关系当中,服务实体经济是目的,改革创新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控制风险是中国资本市场成熟的前提和基础。”

发展中国特色金融归根结底是为了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保险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支柱,在服务中国式现代化上具有独特优势。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会长于华说,保险行业要围绕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保险产品创新,提升保险保障能力。

于华表示:“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保险支持创新体系,为关键核心技术和‘卡脖子’技术提供保险保障。聚焦‘双碳’目标,坚持绿色发展,践行ESG投资理念,助推实体经济绿色转型。发挥保险资金的跨周期资产配置和长周期价值防御优势,通过债权投资计划、股权投资计划、保险私募基金等渠道助力新基建、大健康、新能源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金融科技产业的良性循环,是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的重要保障。中国农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曾学文说,要充分考虑当前乡村振兴的阶段、特点和任务,聚焦解决涉农金融的堵点和难点问题。

“当前我国在探索涉农‘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仍有短板,例如,金融工具在总量上、结构上仍然不能满足农业科技创新的现实需要,金融连接科技主体与市场主体的桥梁作用还需要增强,涉农科技产品创新还需要进一步丰富。”曾学文表示。

编辑:顾涵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