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3月24日消息(记者唐婧)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近年来,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新型储能“家族”不断壮大,新型储能技术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新型储能发展呈现哪些特点?

 

“新型储能”指的是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储能技术,包括新型锂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压缩空气等。对于电力系统来说,新型储能不但可以提升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还可以保障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通俗理解,新型储能就像是一个“充电宝”,在用电低谷时“充电”,在用电高峰时“放电”。

在24日举行的中国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国家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司副司长刘亚芳介绍,我国的新型储能正在步入规模化发展的新阶段。

刘亚芳表示:“截至去年年底,全国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约870万千瓦,新增装机同比增长超过110%,平均储能时长约2.1小时,对能源转型的支撑作用已初步显现。”

那么,新型储能“家族”中有哪些成员呢?最新发布的《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3》提到,在已投产的新型储能装机中,锂离子电池储能仍占主导地位,占比约94.5%。2022年新增装机中,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发展提速,占比分别达到3.4%、2.3%。此外,钠离子电池储能、二氧化碳储能、重力储能等新技术陆续开展示范应用,我国新型储能技术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纪凡说,当前,我国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态势明显。

高纪凡表示:“锂电池储能成为行业主流,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加速发展,飞轮、重力、钠离子等多种储能技术也已进入工程化示范阶段。新型储能技术多元化发展态势明显,全国新型储能行业管理体系初步建立,政府大力统筹推动新型储能的示范试点,为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应用和产业高质量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

虽然新型储能“家族”在不断壮大,但《中国新型储能发展报告2023》指出,我国新型储能仍然处于发展初期,不同技术路线新型储能对应的产业链成熟度存在较大差异。其中,锂离子电池储能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产业链,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通过试点示范项目逐步实现规模化应用,也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快速发展。不过,其他新型储能技术大多还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对应的产业链体系尚未成形。中国能建副总经理吴云建议,未来,应该努力构建新型储能完整的产业链和创新链。

吴云表示:“首先着力完善标准体系,重点针对压缩空气储能、液流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等技术路线,及时开展技术标准研制。其次集中攻关关键技术,通过产业联盟,产业链链长等形式,开展先进技术关键装备和核心材料的研发攻关,加大产业化应用支持力度,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有效的对接。最后加强产业链的延伸的培育,围绕新型储能全产业链不同环节,支持培育一批新型储能专精特新的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高水平的协同发展。”

编辑:苏晓静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