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2月20日消息(记者夏青)在《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资本办法》)实施十年后,银保监会官网18日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提到,按照银行间的业务规模和风险差异,划分为三个档次银行,匹配不同的资本监管方案。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这是银保监会立足于我国银行业实际情况,结合国际监管改革最新成果,对此前实施的《资本办法》进行修订,有利于促进银行持续提升风险计量精细化程度,引导银行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资本办法》实施十年来,在商业银行提升风险管理水平,优化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我国金融进一步对外开放创造了有利条件。近年来,随着经济金融形势和商业银行业务模式的变化,《资本办法》实施过程中遇到一些新问题,有必要依据新情况进行调整。

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修订后的《征求意见稿》围绕构建差异化资本监管体系,修订重构第一支柱下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完善调整第二支柱监督检查规定,全面提升第三支柱信息披露标准和内容。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认为,此次《征求意见稿》的最突出变化是体现差异化监管思路,构建差异化资本监管体系。

董希淼表示:“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超过四千家,数量多、分布广,业务规模、风险特征千差万别。按照银行规模和业务不同,将银行划分为第一档、第二档、第三档三个档次,匹配不同的资本监管方案,在资本要求、信息披露等要求上分类对待、区别处理。这就大大提高资本监管与银行实际的针对性和匹配性,既加强对大中型银行的资本监管,推动银行业保持发展稳健性,又适当降低中小银行合规成本,引导其聚焦于服务县域和小微企业。”

本次修订对风险加权资产计量规则和风险管理要求也进行了不少调整。总体上,增强标准法与高级方法的逻辑一致性,提高计量的敏感性。限制内部模型的使用,完善内部模型,降低内部模型的套利空间。

同时,修订重视计量和管理“两手硬”,强调制度审慎、管理有效是准确风险计量的前提,为银行夯实经营管理基础、提升管理精细化水平提供正向激励。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说:“在风险资产计量方面,结合近些年的监管实践,对权重法做了更细致的要求,对内部模型法,也提出了更精准的要求,限制其应用范围,降低银行通过内部模型法进行资本套利的空间,提高了风险资产计量的敏感性。此外,对于房地产的风险暴露也做了很多的优化调整,强调对地产类相关资产的审慎审批标准和审慎的估值,有助于更好地识别,并降低地产周期下行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

为给我国商业银行预留充足的实施准备时间,并保持我国实施进度与国际成员基本同步,修订后的《资本办法》拟定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银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测算显示,实施《征求意见稿》后,银行业资本充足水平总体稳定,未出现大幅波动,单家银行因资产类别差异导致资本充足率小幅变化,体现了差异化监管要求,符合预期。

董希淼分析,《征求意见稿》正式实施后,将产生四个方面的积极作用。

董希淼介绍:“一是有助于提升银行风险管理水平,保持银行体系稳健性,更好地防范金融风险;二是有助于提高银行资本监管匹配性,将差异化监管落到实处,减轻中小银行合规成本;三是推动银行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特别是降低地方政府债券和优质企业的资本占用等,实际作用较大;四是有助于我国银行业对接《巴塞尔协议III》等国际规则,推动金融业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和深化,提升全球竞争力。”

董希淼还认为,在全面注册制改革正式落地的背景下,新规将更好地支持银行通过资本市场融资,丰富资本补充形式,拓宽资本补充渠道,倒逼并激励我国资本市场发育,提高直接融资比例。

编辑:丁骁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