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10月24日消息(记者张子雨 王吉星)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视听大会》报道,上市公司顺利发展,离不开“开源”“节流”两方面的努力,企业做“节流”,首先会想到在“期间费用”上做优化。“期间费用”是什么?“期间费用”数据的变化说明哪些问题?记者对话投资人程郡为您解答。

商业模式不同、行业不同,期间费用差异很大

期间费用,是上市公司为组织和管理企业生产经营、筹集生产经营所需资金以及销售商品等而发生的各项费用,在一些情况下,它也会被称为“营业费用”。

1.销售活动所产生的费用:销售人员的工资、差旅费、销售提成等;

2.日常管理活动所产生的费用:日常管理、运营所要支付的费用;

3.研发活动:研发人员的工资、研发设备的费用等。

休闲服务、食品饮料板类企业销售活动多、人员规模大,所以销售费用率高,期间费用率高;软件行业的毛利率高,研发费用和销售费用很高,所以期间费用高;周期性的钢铁、有色行业由于产业非常成熟,无需太多销售和研发活动,所以期间费用率通常很低。

过度优化“期间费用”并不是明智之举

通过优化期间费用,可以让上市公司达到提质增效、降低成本,但要实现业绩翻身,最终还是要通过提高经营能力、产品竞争力、扩大收入来获得业绩增长。

比如对消费品公司而言,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的问题,通过比拼营销能力、裁减营销人员等“节流”手段,只能短期达到优化企业利润表的目的。判断企业发展趋势,要看这类公司的销售预算支出和销售费用支出,因为这些数据是与未来收入增长有正相关性的。通过这些具体费用的增长幅度,可以大致判断企业未来营收的状况。

对处于发展初期的高科技上市公司来说,研发投入则左右着未来的盈利能力。通过研发人员等方面的支出,可以比较合理地预判上市公司未来的收入增长情况。

“三步走”防范期间费用造假

期间费用和相关科目是上市公司调节利润的一种常见的方法,常见的数据造假的手段包括:

1.虚增、虚减费用;

2.漠视已经形成损失的坏账;

3.不适当地使用费用资本化手段;

4.不对受损资产或过时存货提取减值准备等。

面对这些粉饰利润表的行为,普通投资者该如何识别,投资人程郡给出“三步走”的方式:

一关注:公司是否不合理地调整重大的会计政策,这种调整有可能直接导致公司扭亏为盈;

二重视:公司出现新的资产项目或某些资产项目的金额占总资产比例在某一年变化特别大;

三警惕:公司资产中有大量过时的毁损以及其他未来预计不能产生收益的资产。

编辑:顾涵
原创版权禁止商业转载 授权>>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010-56807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