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湖南大学“芙蓉学子”研豆小队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洗车河镇政府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深入探访了当地珍贵的历史文物与古建筑群,一幅生动的洗车河历史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

探访首站是洗车河镇昔日的交通要道——坡子街。这条依山而建、长约五百米的古街,石阶蜿蜒,直上山巅。在漫长岁月里,它作为重要的陆路通道,见证了当地人民肩挑背驮、运送物资的艰辛历程。如今,坡子街仅存一小段原始风貌,其余路段均于2014年修缮。未经修缮的古道石板凹凸,易积淤泥;而修缮后的路段路面平整。

自古保留下来的坡子街路段(李乐 摄)

沿途可见的民居,多为1950年左右的一场大火后重建。讲解员介绍,因旧时房屋多为木质结构,大火几乎焚毁了沿街民居。如今,镇上分布着210个编号管理的消火栓,为公共安全提供了坚实保障。

临近坡子街顶端,一座老宅引人驻足。门楣上“退后宽”的匾额与门联相映成趣:“满室和风流市面,四围清荫到坡头。”讲解员解读其蕴含“和气生财”之道。中南民族大学教授赵庆伟对此联有更深入的阐释:上联重“和”,既赞宅院通风佳,亦喻家庭和睦之风泽被邻里;下联重“清”,既指环境清幽,亦寓社会风气清正引人向上。横批“退后宽”,既描摹街道下行的开阔景象,更传递出一种退让包容的人生境界,与“清”“和”相得益彰。

结束坡子街探访,小队来到洗车河古建筑群的起点,依次参观了李家屋、王家大屋与凉亭桥。

“李家屋”是典型的明清风格纯木建筑。这座拥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宅院,曾是有名的“李吉盛号”商行与“京广杂货铺”。其正门楹联“山仁水智大精神,儒骨商经高格调”,赞颂了洗车河优越的山水环境,也彰显了李家世代经商秉持儒商风骨、恪守商道的家风。

洗车河古建筑群中的李家屋(李乐 摄)

与李家屋同处河东古街的“王家大屋”,采用砖木混合结构,始建于20世纪初。建筑风格融合明清特色与苏联式元素,共三层,顶层外围墙壁设有长方形枪孔,其设计初衷即为古镇山民抵御匪患提供庇护所。

探访的压轴点是洗车河古镇的标志——凉亭桥。该桥始建于清朝,历经多次修缮保存至今。它横跨洗车河,巧妙连接河西、河东两街。其结构严谨独特,由石砌桥墩、木构桥身主体及塔亭组成。飞檐翘角的塔亭与沿岸土家族吊脚楼共同勾勒出古镇的独特天际线。桥面铺设石板,两侧设栏杆与长凳,顶部覆瓦形成长廊式走道,近年增设的灯笼等照明设施更添便利与温馨。

洗车河古建筑群中的凉亭桥(李乐 摄)

此次洗车河古镇寻迹之旅圆满结束。通过对坡子街、古宅群落及凉亭桥等历史地标的深入探访,“芙蓉学子”研豆小队深刻领略了古镇深厚的历史积淀与独特的人文魅力。这座承载着土家族文化记忆的古镇,将继续见证并赓续着湘西大地的历史文脉。(李乐 李芯雨)

编辑:杨清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长按二维码
关注精彩内容